,只是一場夢;不論惡夢中的情節,多麼可怕或令人傷心,只要醒來就沒事了,反正一切只是一場夢。所以我就想到,死後可能也是這樣,不論人生過得多麼痛苦或多麼快樂,死了後回過頭來看看人生,不過也都是南柯一夢罷了,真的沒有什麼事值得太為它痛苦。”當然,我的意思是要他凡事看開一點,凡事別太在意。
可是他聽了之後,卻說,”嗯,我也是這樣想,我也覺得,人生不論多痛苦,只要一死了之,什麼痛苦都可以消失,人生的一切都可以沒有什麼好牽掛的了。”
我趕緊回他,”不是,不是,我完全不是這個意思! 你怎麼知道死後會比較不苦? 畢竟沒有死掉過的人,回來跟我們說死後如何如何,搞不好死後更糟啊…”我有點生氣,同樣一句話,他為什麼總是抱持著那麼悲觀的看法呢? 為什麼他不選擇以樂觀進取的心情,來看待人生呢?
畢竟我是他的主治醫師,我當然應該站在醫學的立場,請他去看精神科,跟他解釋說,”根據近年來的腦部科學報告,其實憂鬱的症狀,可能就是由於腦中神經細胞的突觸間,缺乏某些神經傳導因子,例如血清張力素等等,所導致的神經功能的失調…醫師可以根據臨床狀況,給予適當抗憂鬱藥物,來增加這些神經傳導因子的濃度,便可以治療這個疾病…” 嗯,醫學專業的建議,是的。其實以現在科學的進步,我們幾乎可以說出,憂鬱是因為缺乏了什麼化學物質,瘋狂是因為哪個基因在搞鬼,甚至,愛情是因為什麼荷爾蒙失調…
他聽了有些驚訝,說,”我的憂鬱雖然讓我受苦,但也深刻的影響著我的思考模式,人生觀,價值觀,甚至是我創作的泉源,而你說這一切都只是一些化學分子的作用?! 我不相信古今中外,多少文學家藝術家所探討的人性,憂鬱,乃至於愛情,靈魂,在你們醫生眼中都只是一些分子的作用? 我們從小培養人格特質,修身養性,這一切難道都只是一些神經傳導物質在大腦裡的作用? 吃下一些化學藥品就會改變對人生的思考模式? 那我們讀論語看聖經做什麼…” 他一連串對於醫學的質疑,好像也不無道理…
從此,他總是說,憂鬱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已經是生命中必須承受之痛,若把它抽走,或許會變快樂,但我已不是我,也會失去創作靈感的來源。生命本來就是個折磨的過程,所有的快樂都只是掩飾或假象,治療憂鬱不過是對人生的麻醉…..#%amp;@*# …..坦白說,我有時候覺得,跟他說完話,好像自己也快憂鬱了起來。
有一次他來門診,又提到一些心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