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季小月的水晶球和告白信。我有看过告白信的日期,正好和第二次心理疏导的日期接近。”“等到了第三次心理疏导的时候,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卫子成喝了酒不假,可他能正常勃起,以及清楚地记得血迹,还能提醒自己提早拔出,说明他的酒喝的不多,至少没有到不清醒和感官迟钝的地步。换句话说,他是清醒的与季小月发生了性行为。而他提到季小月殴打他,他用到的词是自卫,也就是说,是季小月先打了他,然后摸他,激起了他的自卫行为。已知,抚摸的行为在性行为之前,殴打在抚摸之前,那么季小月殴打他,也必然在性行为之前。当季小月对他身体造成痛苦,他还是能正常勃起,这就是典型的性虐行为的进行中了。”“殴打与自卫反击,根据小叶的笔记,正是性虐关系初期的权力博弈行为。主流观点认为,性虐的本质不能脱离权力的阶级构建。”“卫子成不断寻求心理疏导,正是一种对自己可耻性癖的懊恼行为。小叶的笔记上标注了,受虐倾向的一个要点是要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旁观者或目击者要看到受虐者的不适、伤痛和耻辱。卫子成需要心理老师对他失败的记录,来完整自己的受虐过程,他没有寻求解决方案,只是单纯的诉苦,恰恰说明卫子成有足够的虐恋倾向。”“季小月感受到了关系质变之后,卫子成的逃避。于是用怀孕的压力挽留卫子成。可是卫子成最后不堪重负,还是转学了,这应该狠狠的伤害了季小月的心。”“如果以上推断属实的话,那么季小月在卫子成死后,不肯向警察说明和卫子成的关系,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对卫子成隐秘性癖的保护。因为在这个社会上,受虐性癖者受到的社会谴责要远比同性恋者得到的谴责多得多。一旦媒体嗅到死者曾是一个受虐狂的蛛丝马迹,那么吃瓜群众就不在意卫子成是被谋杀的事实,转而会把故事往情色方向去联想,这对卫子成的死后名声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季小月恰恰是因为深爱卫子成,才隐藏了自己的悲伤,一言不发。”“而卫子成父母都是忙碌的商人,家人对他的疏于关注与过于溺爱,尤其是他对母亲的分离焦虑,根据小叶的笔记,恰恰是他性虐癖好成立的基础条件。”“让我补足一下关于卫子成案的相关细节,陈午昂向卫父卫母的叙述中,强调了卫子成对季小月的舔狗行为。但是当卫子成在厕所与王栋万发生冲突之后,季小月转而带走了卫子成,这说明了卫子成在季小月心中的重要性。卫子成从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