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宁三年(896)底,准备好的刘隐主动起兵,一路沿着郁江(西江)东下直杀端州。谭弘玘早就听过这个年轻人的威名,何况刘隐手里有一百多条船,兵力几万以计。谭弘玘自然不想和刘隐厮杀,看着刘隐年轻有为,便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隐,以此来稳住刘隐。
谁知道刘隐也正好将计就计,晚上带人混进了端州,顺利擒杀了谭弘玘,完全占领了端州后,更是顺流直下广州府。卢琚一看就急了,死守广州想耗住刘隐不成,被刘隐没有几天就攻破斩杀。
然后刘隐自己大摇大摆做了岭南兴军司马,再使人把不得志的薛王李知柔迎接联系上,说了一番堂而皇之骗鬼的人话,把李知柔迎进了广州府。于是,自后广州的实际控制者,军政财权全部都在刘隐手里。李知柔便在广州城享福,挂着亲王节度使头衔,日子过得不错,但是没有一个人是听自己的。刘隐对这位薛王也很尊敬,反正大权在自己手里。
但是就因为广州这次唐末岭南大战,又因为广州是岭南节度第一大镇,战略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为刘隐在岭南立足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了刘家皇朝的建立树立了威信。
李知柔坐在广州享福,还是唐皇朝名正言顺的亲王。虽然有刘隐在后面发号施令,但是至少公文上都是薛王的名字,几年下来两个人关系处得不错。可以说是各取其需,也自然是宾主皆欢。
但是此时却有人眼红了,首先就是韶州刺史曾衮,他在唐末的光化元年(898)底,做了岭南各州军阀的出头鸟举兵南下威慑。这里面还有广州牙将王缭的参与,他也调水军想和曾衮里应外合,刘隐也算见过大世面的,不但有所准备而且根本不怕。
史料把这次行动记载得简洁有力:“一战破之!”
人头拿下,地盘轻松收下,版图自然扩大,刘隐好不得意,也让李知柔明白一个道理,在岭南混没有刘隐不行。何况自己这个亲王,似乎比京城那些王爷,看起来似乎强太多了。周围的老百姓都知道广州城里坐着的是薛王爷,天下还是咱李家的,虽然这个地盘有点偏。
光化三年(900)十二月,李知柔病死任上。精明的刘隐自然主动上报朝廷,想立李知柔随行广州任上的一个儿子。但是昭宗皇帝李晔同志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没有同意刘隐这个实权军阀的要求,而是委婉的慰问了刘隐同志,派遣同平章事徐彦若来接替。
其实,昭宗皇帝也明白,徐彦若来了也是白来,广州肯定早就是姓刘了。不过那个时候,刘隐还是要借助朝廷提高自己的威望,还是不敢当着天下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