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庄走出去的部队干部心系家乡,一个电话就帮着鞍前马后的跑,老卢很高兴也很有面子,抑扬顿挫地说:“到了就好,找人的事应该不难办。如果那个骗子学校不放人,用不着跟他们客气。你是公安,现在都已经做上副支队长了,给他们点颜色瞧瞧,把他们抓回来再说,看他们以后敢不敢再骗我们滨江的孩子!”
我是来找人的,不是来抓人的。
韩渝被逗乐了,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往下接。
“这件事给我提了个醒,前几天我和焦乡长专门去良中看了看,发现这些骗子学校很猖狂,不但在大报上登招生广告,也把录取通知书寄到我良庄来了!他们是怎么知道我良庄孩子姓名的,这里面肯定有问题。可惜老李生病住院了,不然一定要让老李好好查查。”
“卢书记,你对教育真重视。”
“必须重视,不重视教育我们良庄怎么出人才?今年中考,全县前十名有三个是我们良中的,其中一个是你二姑班上的。她工作很认真,教学质量好,我跟教育局沟通好了,下半年送她去进修,进修回来就转公办教师。”
“谢谢卢书记!”
“不用谢我,是她自己干出来的。”
跟老卢聊了一会儿,众人分乘两辆黑车直奔华远技工学校。
吴副营长和吴副营长的老战友帮了忙,不能再让人家倒贴钱,老王抢着支付车费,提上行李跟着韩渝三人直接上楼。
这是一栋临街的三层建筑,楼下是门面,楼上有三间教室和两间办公室。
楼梯拐角处的教室里有黑板,有几台电动的那种缝纫机,一个老师模样的人正指导学生拆卸。
吴副营长的战友陈海俊敲开办公室门,找到一个五十多岁的林主任,出示证件,亮出身份,道明来意。
“王小生、李军、徐玉贵是吧。”
林主任翻看了一会儿花名册,抬起头用一口很难懂的普通话问:“你们是这三个学员的什么人?”
老王急切地说:“我是他父亲,林主任,我家小生在你们这儿吗?”
“那你们呢。”
“我是李军的爸爸,我把户口本都带来了!”
“徐玉贵是我儿子,他在不在你们这儿?”
林主任合上花名册,点上支烟,不缓不慢地说:“这三个学生是在我们这儿,前天来报的名,昨天开始上课的。你们也看到了,我们是正规的技校,上午教理论,下午手把手的教维修,不但教维修技术,而且安排学生考证,等结业之后安排学生就业……”
连校舍都没有,何谈正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