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级人物,也教导出许多弟子。如李东阳就是。
这位柯学士身居翰林,却喜好山水隐逸之诗,与当时流行的台阁体不大相同,是翰苑风流的代表人物。不过前几年挂掉了。
却说方应物走到了亭子边上,亭中人仍旧在谈笑自若,却有个眼尖的瞅见了方应物。遥遥指着问道:“亭下青衿者何人?”
貌似轻佻的话,却引起了一阵轻轻地哄笑。
这充满了优越感的询问。这叫方应物很不爽,用得着刻意显摆你们都
是翰林而别人只是秀才么?
却见有个年近四十的人站了起来。迈步出亭迎接方应物道:“来者莫非是方贤弟么?”
这肯定就是商良臣了,方应物上前几步,做了个长揖,给足了礼数,但打定主意不说话。
商良臣qiguài的问道:“方贤弟为何不出声?”
方应物又拜了一拜,朗声道:“翰林院的规矩,似乎是不出声?在下进了此处,效仿规矩而已。”
本来亭子里的人言谈正欢,但耳朵里听见方应物这一句,谈笑戛然而止,所有目光齐刷刷的射向方应物。shime叫不出声?
方应物讽刺了回去:“翰林号称士林精华,面对朝廷不公事情装聋作哑,当然就是不出声了。”
商良臣苦笑道:“方贤弟你这是”
“我只是为家父入庶常感到不值!”方应物不忿道,又吟诵出一首绝句:“翰苑曾闻四谏风,家尊伏阙自从容!柯亭留尔愁吟老,晨钟暮鼓章疏空。”
听到这种明晃晃的讽刺,柯亭中众人霍然起身,张口欲辩。但面面相觑过后,大都有愧色。从道德上比较,确实败了,完全无法与下诏狱的比较。
成化初年时,翰林院出了四个人,以状元罗伦为首,都是敢于犯颜直谏的,但先后挨了廷杖,并被贬谪到外地。虽然仕途上遭遇挫折,但这四个人却名动天下,人称“翰林四谏”。
因而才有方应物这“翰苑曾闻四谏风”之句,后面就是将ziji父亲与翰林四谏并列,再后面就是讽刺一群其他翰林只会躲在翰林院里风流自赏,不敢为朝政发言。这也切合方应物先前暗讽的“不出声”。
好罢,其实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不是人人都是敢直言进谏的人,也不能强求每个人都这样干。但谁让方应物有那样一个父亲,不把其他人对比下去,怎么显得自家人高尚?
吹捧父亲这是立场问题,不能动摇。要zhidào,掌握了绝对道德优势,不去拼命鼓吹,简直就是浪费资源。方应物就是想在这些kěnéng是未来宰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