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令尊的想法?”
方应物很不好意思的说:“家父心中愧疚,不知如何与李公明言。故而晚生斗胆前来相告。”
李东阳在史书上号称“李公谋”,擅长谋算。遇事极有心思,当即又追问道:“莫非你另有心仪之人?不知是哪家有如此福气?”
方应物行礼致歉道:“实不相瞒。晚生两年前与文渊阁大学士刘公有过约定,要等他招婿,但家父始终不知,以至于冒失招亲了。”
“原来是刘阁老......”李东阳面上没有表现出什么,但这口气意味深长,还带着几分轻视。
方应物当然不想出现负面舆论,连忙又解释道:“当初家父下诏狱,晚生为了救出父亲,不得不与刘阁老打交道,然后才有此约定,如今实在反悔不得。”
李东阳闻言恍然,不由得叹息道:“如此倒是情有可原,怪不得你,人子尽孝何惜此身,大义当前,正该如此。”
方应物再次很诚恳的道歉:“晚生确有苦衷,多谢李公宽谅!否则真是无颜再来见李公!”
李东阳略微感到诧异,他诧异的不是方家拒亲,而是方应物的态度。
一个巴掌拍不响,亲事是双方的事情,本来就只是处在初步接触阶段。方家答应也好,不答应也好,都实属正常,李东阳都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可是这方应物的态度却让李东阳十分稀奇。按理说,方清之虽然地位略低于他李东阳,一个是七品编修,一个是从五品侍讲,但大体上没有本质性的区别。
编修和侍讲之间的差别对翰林们来说不算什么,所以两人之间只能说是新人和老人的差异,相对而言比较平等的。
方应物作为方清之的儿子来见他李东阳,只以晚辈身份即可。但是李东阳感到,方应物对待自己,简直就像是当成了朝廷大人物一样对待。
方应物接人待物本该是什么样子,李东阳在翰林公宴上都见过,当得起不卑不亢四个字,但这小哥儿却对自己另眼相待、毕恭毕敬,实在让李东阳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礼多人不怪,方应物这种态度效果很不错,至少比前面那些拍马谀辞的效果大得多。而且李东阳自诩还是有几分眼力的,方应物这谦逊表现做不了假,确实是发自内心的,他对不能结亲表现出来的遗憾也不是假的,确实是非常懊恼的。
这时候方应物正要告辞,李东阳开口道:“人不信不立,我自然不会劝你失信于人。”
方应物暗暗松了一口气,今天来见李东阳,其实就等得这句话,如此事情了结,以后专心等着刘棉花消息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