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是与我们同县的举子。二是乡试同年,三是在省内德高望重的名流。”
这三种人基本把有代表性的群体都囊括了,方应物很满意,又问道:“日期定在何时?”项成贤答道:“雅宴我是定在了二十六日晚间开始。”
方应物有点疑惑。“二十七日是放会试榜的日子,二十六日晚间聚会妥当否?”
项成贤继续解释道:“正因如此,所以才在二十六日晚间开始。要知道。写榜是从二十七日凌晨开始写,具体写完放榜的时辰谁也拿不准。所以吾辈正好从二十六日晚间一边吃酒行乐。一边通宵达旦的等待放榜,岂不美哉?
何况我定下的地方是醉香楼。位置在棋盘街,距离礼部不远,再让诸君家人去守着榜文。只要一放榜,消息很快就能过来,谁高中了,众人当场敬酒作诗祝贺,这才是风流盛况。”
“好!就如此办!”方应物想想那个场面,确实挺令人向往的。凡是成功的雅集都是有主题的,这次主题就是候榜和发榜好了,该祝贺的祝贺,该安慰的安慰。
又感觉有点像上辈子那种年终颁奖盛典似的,当然作为主人家,集会办的越出彩,他的面子也就越水涨船高。
却说数日功夫一晃而过,时间便到了二月二十六日这天,按照传统规矩,第二天就是天下瞩目的会试放榜日。
在京城里,赶考举子们多多少少都有些异样起来。将来是继续当土豪造福乡里,还是当官员匡扶社稷,就看这一下子了。
虽然会试不是最后关口,过了会试还有殿试。但只要会试上了榜,那就等于确保了进士出身。因为半个月后的殿试并不会淘汰考生,只是确定三鼎甲以及最终名次而已。
过了午后,方应物便和项成贤早早来到了棋盘街醉香楼。虽然这是晚宴,天黑了后才正式开场,但他们两个必须早到迎宾。
常言道,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到了傍晚时分,方应物与项成贤站在醉香楼门口,面面相觑。不是别人不给面子,是别人太给面子了......
本来按照计划,只邀请了三十来个人,但到现在,已经来了六十多人,超出计划一倍有余。
大家都是浙省人,都在京城异乡,该捧场时就要捧场啊。如今翰林编修、东宫侍班方大人的儿子、当朝阁老的未来女婿要请客,不,是发起雅集,这个面子必须要给!所以许多自觉有资格的人便不请自到了。
但最大的问题是,项成贤当初只包下了二楼,安置席位也就三十几个,如今却有六十多到场的。
方应物瞄了几眼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