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然也懒得跟他们理论,闲来无事便到义舍中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一来二去,这倒成了他的正业,后来索性便搬到义舍,跟孩子们作伴,他也不拿读书人的架子,孩子们对他也是极为喜欢,称他为姜先生。
这日一早,赵良便早早起来劈柴,准备帮田义作早饭。正摩拳擦掌,挥汗如雨,劈得起劲的时候,只见义舍木门吱呀一声,露出一个小脑袋。
赵良听见门响,回头一瞧,见是小红,便放下手里的斧子,说道,“小红妹妹,你怎么来了,快进来吧!”
小红一闪身进来,歪着两个小辫,神秘兮兮的对赵良说道,“赵良哥哥,你猜我带什么来了?”
赵良满脸苦笑,“这我哪里猜得到,总不能又跑到村东头城隍庙,求安平君他老人告诉我今日小红妹妹带了什么吧。”
小红见赵良面露难色,也不为难他,便从兜里摸出两个鸡蛋,“喏,是两个鸡蛋!我娘说了,那天多谢赵良哥哥帮忙,以后家里要有什么好吃的,也要给赵良哥哥留一份儿。今日娘煮了四个鸡蛋,让我先送两个来给赵良哥哥。”
赵良忙摆了摆手,说道,“这可不行,那天帮忙也是理所应当的,哪能收你们娘俩儿的鸡蛋呢,万万不可。”
小红见赵良不肯收下,急的差点哭了,“赵良哥哥,你不会是瞧不起我们娘俩儿是孤儿寡母,才不肯收下吧。”
赵良赶忙安慰道,“这是哪里话,这鸡蛋我收下了,你回去跟你娘说,谢谢她,等哥哥改天去看你们。”
小红这才破涕为笑,欢天喜地,一蹦一跳的回去了。
赵良拿着两个鸡蛋,是感激,又悲伤。
小红虽然自幼丧父,但至少还有一个疼她爱她的娘。自己却连生身父母都不知道是谁,更不知道是死是活,从没有见过一面。
听田义讲,十五年前的一天早上,是田义和以前看管义舍的田放在义舍门口发现了他,他当时已经奄奄一息,硬是被田放和田义从鬼门关救了回来。
后来,从他的包裹里发现了一块玉佩,上面刻着“赵良”二字,所以整个义舍除了他姓赵,其他的孩子都是田、姜二姓。严格来讲,他不能算是遗孤,只能算是弃婴。
赵良愣了一会儿神,收起悲伤的情绪,把两个鸡蛋拿去给了田义和姜然,二人吃得津津有味,不迭的夸田寡妇的鸡蛋就是好吃。
赵良一整天都在帮田义劈柴,明日就是即墨之战十五年之祭,义舍的孩子们要去即墨城外的义冢拜祭家人,因此田义蒸了好多窝头,作为明日路上的干粮。
虽说,这些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