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做法麦轲应该跪在地上三叩九拜感恩颂德,可是麦轲岂能跪拜这样一样不过凡人一个的皇帝?于是,他称大家都被震惊得时候,只是如同蜻蜓点水,膝盖一弯,离地还有一尺,然后恢复正常,假装不相信上面的话,口里说到:“这么重的封赏,哪有可能?估计是错了吧?我看看!”
说着一个凌波微步上前,嗖的一声,从曾国荃手里拿过圣旨,然后一个倒序凌波微步,又退回原地,假装看看内容,其实他早就肯定这是真的。
因为曾国荃就是给他天大的胆子,他也不敢念错!
而且另外还有一个证据,如果曾国荃真的第一遍读错,第二遍也该检查出来,也应该早就纠正了;既然没有这样做,再次证明第一遍没有读错!
曾国荃一看圣旨被麦轲抢去,急了,大怒!
按他的想法,这道圣旨是不会流传出去的,因为一般传旨以后,应该把圣旨摆在香案上,等完事以后再恭恭敬敬地请回去。他后面的安排,如果顺利实施,最后的那些程序都用不上。
所以,曾国荃大喊一声:“快把圣旨拿回来!”
既然圣旨到手,焉能再放手?
麦轲听到这个圣旨也是被震到了!但是他的震惊只持续了短暂的一刻,就意识到了不正常!
如果给他一个子爵男爵甚至公爵,他都认为合情合理,而异姓王,就太过分了!
只有像吴三桂那样的人才能封王,因为他几乎挽救了起初的满清!如果不是他偷袭李自成,谁输谁赢还真难说;而他要是帮助李自成,则满清必败无疑。
可见吴三桂王位的分量!
而麦轲呢,虽然占领了无数的东南亚和太平洋土地,这对大清的统治并没有关键性的影响,相反还有威胁,从价值上是不值一个实打实实权王位的。
既然不值,皇帝也不傻,偏要给,更别说那简直广袤无垠的土地和海岛了!
所以麦轲这时已经肯定里面肯定有猫腻了!到底这个猫腻有多大,麦轲将睁大眼睛,拭目以待!
听到曾国荃大怒往回要圣旨,麦轲在肯定不给的同时,也觉得这是进一步实验他们是否有猫腻的机会。这个实验就是看他曾国荃是否翻脸。
至于不给他,那是一定的!不说这是一个筹码最重的证据,将来还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哩,我麦轲岂能像你们一样,没有文物概念?
麦轲对曾国荃嬉皮笑脸地说:“我说曾钦差,这圣旨是不是给我的?难道你还要带回去吗?我是第一次收到圣旨,不知道是不是要带回去?李钦差,你告诉我,是不是要带回去,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