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出了持重、甚至惊慌!
毕竟在这些人的经验中,这样的集合和祷告后面,跟着的都是他们的失败!
大家也同时传达了一下信息,让李鸿章去当那个出头鸟。告诉林则徐和僧格林沁将要发生什么。
生死存亡面前,李鸿章顾不得其它,只好硬着头皮提出了自己的判断,说敌人可能马上有大规模行动,而且这个行动,很可能是突围,试图打破清军大营对他们的包围。
因此,他建议,立即整队,准备应敌!
光应敌还不算。还要做更坏的打算!
他的言外之意,是准备逃命!
可是能做主的这两位,能听前一部分已经达到了耐心的极限。后面这个建议当作了耳旁风,不屑一顾。
听了李鸿章的一半建议,清军大营立刻行动,骑兵步兵,各就其位。
僧格林沁也是富有经验之辈,他倒不是只听李鸿章一面之词,也依靠他自己的观察。
他听到村子里的动静,也感觉今天可能有非比寻常的事情发生。
丰富的战争经验,让他的感知敏锐。感到气氛的紧张。
于是,他和林则徐老钦差略一碰头。二人就达成了一致意见,他自己就带领骑兵列队作好了准备;林钦差则去为步兵督阵。
这时候。僧格林沁听到马蹄声疾疾响起,迅速逼近,他脸色微变,马上命令自己的两万骑兵作好准备,随时发动向来敌的冲锋。
他的骑兵分成了左中右三军。中军他自己带领,右军是镶白旗为主,整红旗为辅,统兵大将,他没有沿用原有的都统副都统,而是自己的心腹僧格岳。
左军是整蓝旗为主,镶红旗为辅,统兵的也同样没有使用旧将,而是另一位心腹僧格川。
中军则是僧王爷自任都统的盟古八旗。到了这个时期,盟古八旗实际比满清八旗的战力要高上不少。
提前整队,也作好应敌的准备,以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按常规都是十分正确的应敌措施,却没有想到对手根本不按规矩出牌。
你如果龟缩在营垒后面,就算了;既然到了野地,就别怪我出其不意了,这可是后世的正常做法。
结果二万八旗兵只见两道洪流,一道红色,一道白色,犹如闪电,眨眼之间已经来到面前,还没有等第二次眨眼,两道洪流已经像两把尖刀,切入了八旗骑兵。
胡以晃把僧格岳交给了陈国瑞和李容发去对付,自己直奔中间的僧格林沁。左边的石达开也是同样的心思,把僧格川放过,留给杨辅清和林林启荣,也放马过来直奔僧王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