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时代,捻众在淮河区域人民中的威信,已经是“赞口洋溢轰远近”了。
张洛行的家族,是一个大族,散布在张老家附近十八个村庄,号称“九里十八张”,同族中有好几千人。
张洛行父亲叫张慰祖,兄弟三人,大歌张问行,早死,二张敏行,后来也捻众黄旗的一个著名将领,张洛行是老三。
张洛行出身於地主家庭,在他父亲手中有地一百四十多亩。
后来他大哥过继给他堂伯张念祖,他和二哥张敏行分了家,各分得土地七十多亩。
分家以后,敏行因妻子娘家有钱,陆续买了三百多亩田,在附近另建新宅,搬走了。
只有年轻的洛行,留在张老家。
张洛行身材高大,腰有点弯,淮北人叫做“麻蝦腰”,脸有点白麻子。
张洛行不爱讲话,好考虑问题,别人讲话,他总侧着头听,不发表意见,但一回头,就做了决定。
遇到事情时,勇敢沉着,态度十分镇静。
张洛行最突出的性格,是为人慷慨,好帮助人,只要求助於他,没有不答应的,一帮哥儿们说他是出名的好“保事”的人,也就是有担当,敢负责人的人,因此,大家都对他很是信赖。
张洛行对周围生活困难的人,经常给以帮助,有一首民歌道:
张老乐,会做作,
四面八方送烙馍。
张洛行又专好打抱不平。凡有亡命者走到他家躲避,他都加以庇护,殷勤招待,越久越热情;如果风声紧急,实在无法再留了,他必定厚送路费,亲自护送出境。
张洛行仗义疏财,慷慨任侠,彷佛西汉时的朱家、郭解、水浒传上的晁盖、柴进的为人。因此,张洛行得到群众拥护,也得到四方亡命者的拥护。
像张洛行这样人物,正是捻众组织所需要的好领袖。他也就在当时淮北一带“一庄有捻一庄安,一族有捻一族幸”的环境下加入捻众组织,做了雉河集这股捻众组织的领袖。
张洛行加入捻子后,依靠这个组织,使他的才能得到了发展,最后锻炼成为全捻总领袖。
张洛行要用的钱更多了,他虽然在雉河集附近的吴桥集开粮食行、杂货店、烧酒作坊,但是,这些收入还远远不够供他应用。
那时雉河集附近穷苦农民,因居住条方便,很久以前就参加贩私盐活动。
同时张老家是通河南永城的大路,往来的私盐车很多,也都投靠张洛行。
于是,张洛行就组建了一支保运私盐的武装力量。
他们使用一种当时最利害的武器——乌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