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缺乏优秀的军官指挥,也足以轻易清除各乡镇最多不过几百人一支的小股敌人。就这样,独立师不过消耗了几万发子弹和十几发迫击炮弹,伤亡一两百人,就消灭敌军一万多人,其中光是俘虏就抓了8千多个。即俘即补与诉苦运动再次显出了巨大威力,独立师现在即使不算民兵,兵力也超过了六万人,其中一半以上都是“解放战士”,而由于连战连胜所得到的大量缴获,他们的装备完全不逊于**的精锐部队。独立师声势大振,地方上的工作也就好做了,不但革命群众更加支持,很多乡绅地主也纷纷开始转变立场。胡卫东正好抓住这个机会进行统战工作,他对国民党地方政权和民团实行“攻心为上,攻击为下”的政策。要求各县迷nzhǔ自治政加强与地方开明人士的联络,甚至提倡建立两面政权,以避免革命群众和无辜百姓遭到**大部队的残酷报复。胡卫东同时改变了过去“对地方民团坚决地打”为“三不打”,即是说:地方民团不先开枪,那么独立师(及各县民兵,后略。)不打;地方民团愿意和独立师联络,独立师不打;在独立师没有走之前,地方民团不去向白军报告的,独立师不打;对地方开明人士的生命财产给予保护,即使是一些思想反动的地方政治人物,只要不与独立师为敌,不残害革命群众,独立师也不打不杀;对向独立师提供钱粮帮助的,或给独立师掩护伤病员的,独立师给予保护,并为其保密……注1:民国时期的普遍说法是中央军的军纪不如军阀部队,但这有一个前提——军阀是本地的,否则这些杂牌部队祸害起百姓来比绝大部分中央军都狠,反正烂摊子又不用他们收拾。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广西时以军纪好著称的桂军,在苏区烧杀yin掠的事情可没少干。而中央军虽然良莠不齐,但因为其政军的身份,在哪儿都有归属感,只要主将不是汤司令这种极品,一般都还过得去……第二十九章非主流打法同时,为了减轻那些中立者或者可能中立的势力不安,胡卫东决定只在各县保留不脱产的民兵武装,但是其中由基干民兵组成的县大队要有能力对付**用来封锁苏区的碉堡、并足以让营级以下的**正规军或者地方民团不敢胡来,以保证各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胡卫东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各各县大队的干部们进行了反碉堡(不光是靠爆破,也有马蜂窝等阴招……)与游击战术(注1)的培训,同时留给他们一部分地雷、手榴弹和爆破筒,并教给他们制造石雷和燃烧瓶的方法,以备不时之需。然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