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也因为《复分析》对他来说是一门新课,教授新的课程有助于增加对知识的理解。
因为考虑到手头上有两个项目,可能会非常的忙,他没有在开设选修课。
一周课程只有两节课,刚刚好。
现在遇到了需要灵感值的时候,没有相关课程还是有些烦恼的,所以王浩才决定开设一门公开课。
这还是王浩第一次在学校里开设公开课,他的课程还是非常受到欢迎的。
有一些数学天才非常善于做研究,但教学方面恰好截然相反,大概是因为天才的智商很高,对于知识的理解更深入。
他们认为简单到不需要讲解的问题,对普通学生来说却是非常有难度的。
换句话说,一些数学天才的课程,普通学生很难跟的上。
王浩不同。
他是公认的顶级数学天才,二十几岁就已经连续完成顶级成果,而他讲课也是公认的出众。
只要听过王浩讲课的人,都觉得他的课程更容易理解,哪怕讲解的是相同的内容,他讲课的时候也更容易听懂。
有天才数学家的名气,再加上教学上的名气,王浩的课程自然会非常受欢迎。
因为课程太受欢迎了,公开课的信息才刚刚发布,就有一大群的学生报名。
栾海平还特别找了过来。
因为王浩是第一次开设公开课,他担心讲课会出现什么问题。
“王浩,你怎么突然想起公开讲一下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了?”栾海平带着好奇问道。
王浩道,“就是觉得这个学期的课程少。我想着,有时间就给大家讲讲东西,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爱上数学,也更加了解数学的研究。”
他继续道,“我最近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这个猜想很多人都知道,想必有很多学生也会感兴趣。”
“这倒是。”栾海平听着点头,感兴趣的问道,“你研究的怎么样了?有想法吗?”
“有一点思路吧。”王浩思考着说道。
“还真有?”栾海平听的一惊,王浩完成过很多的数学研究,其中最有影响的,莫过于对于角谷猜想的证明。
角谷猜想的证明,使用的是他自己研究的一种数学方法,还因此拿到了陈省身数学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但是,哥德巴赫猜想和角谷猜想不一样,两者的影响力也不在一个级别上。
因为国内对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宣传,影响力相对于国际还要更大一些。
栾海平马上追问道,“你觉得能完成证明吗?需要多久?一年、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