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实验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参与去讨论。
他们并没有想比王浩表现的更好,但怎么也要比其他人更好吧?
不说向乾生……
最少要比何毅、肖新宇等人要好吧?
很快。
刘云利三人就发现他们想的有点太多了。
何毅和肖新宇根本没有参与到理论研究中,包括实验的数据分析、理论的构建研究,相关核心内容都只有王浩一个人在做。
向乾生也只负责一些边边角角的工作,他主要还是对实验进行指导,而不是从事理论相关的研究。
刘云利实在忍不住,找到何毅问了一下,“你怎么不和王教授一起去做数学分析?不去研究理论?”
何毅听的莫名其妙,“我为什么要研究理论?”
“你不是研究员吗?”
“但是,理论的东西很难,我也不擅长分析。”何毅注意到刘云利的疑惑,解释道,“刘教授,以前我也试着和王教授一起研究,但后来放弃了,我没有这个水平,即便是能看懂那些研究,也只是看懂而已,根本帮不上忙。”
“直说吧,我觉得自己跟不上王教授的思路,理解不了,不如就干脆放弃。”
刘云利听着扯了扯嘴角,他发现自己定的目标太简单了。
等回去以后,刘云利就对其他两人说道,“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弄懂基础理论,并能够参与新的实验设计,这样才能一起做研究。”
这样就超过了物理实验室的其他所有人。
“也对。”
“有道理……”
于此同时。
王浩也在很耐心的做研究,他并不是总结刚过去的实验,而是在总结完善自己的理论。
通过上一次实验,他已经确定自己的研究没有问题,超导内部的微观形态被挤压形成拓扑相变,和交流重力场存在直接关系。
另外,也肯定和超导的形成直接相关。
那么问题来了。
“在正常的通电导体中,会不会存在微观形态呢?”
“微观形态被挤压形成拓扑相变,从而激发了特殊的超导状态,正常来讲,普通的导体通电状态也应该存在微观形态,只不过没有被‘湮灭’挤破而已?”
“另外,一些非导体在超低温情况下也可以激活超导特殊状态,两者又有什么不同呢?”
这些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王浩自己做研究还是有些头疼的,因为他并不是一个拓扑学的专家,他也希望能其他人能够给出意见,而不是只靠自己去研究。
比如,遇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