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屋1

字:
关灯 护眼
御宅书屋1 > 鸾归桐 > 分卷阅读347

分卷阅读347



有了牛马,农耕活动就简单了许多。

单纯依靠人力,实在是劳累而寡功。

耕完了地就得播种,还得除草施肥,等着长成可真得耗尽心血。

刘疆三兄弟听刘秀说完这个后,好长时间都是数着碗里的米粒吃饭,再不敢有一点浪费。

郭圣通蹙了蹙眉,她记得刘秀还说过那些农具的名称。

翻土的叫铲,除草的叫锄,收割的叫镰。

耕地的叫什么来着?

一时间还真想不起来了。

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能好好改进下农具提高下生产效率想比是极有帮助的。

可她长这么大都没亲手养过花,最多培培土。

回头得让宫人们找套农具,她得在长秋宫前亲自耕地试一试。

都说农人看天吃饭,若是逢着旱年,灌溉便是极为重要的了。

自战国起,历任掌权者都很是重视水利工程。

武帝时,自关东运漕粮从渭河到长安需半年的时间。

由水工徐伯开漕渠后,一下使运输时间缩短了一半不说,还顺带着灌溉了沿途的万顷土地。

又引汾水灌汾阴下,后因着黄河移徙,水渠失了作用,便又把河东渠田交由越人耕种。

临晋以西至重泉一带,土地贫瘠,又无多少树木,存不住水,灌溉向来艰难。

武帝便发卒万余人,引洛水至商颜山下。

因着土体单薄,极易崩塌。

施工时水工们巧用匠心,想出了由地面凿井,使得井下相通而行水的法子。

后人称此法为井渠法。

修渠过程中,发现了龙骨,因此定名为龙首渠。

其后,又在郑国渠上开了支渠——六辅渠,以灌溉郑国渠上游南岸的高地。

郑国渠南,修建了白渠。

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灌溉土地。

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钜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

元帝时,南阳太守召信臣开通沟渎,起水门堤阏凡数十处,以广灌溉,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

民得其利,畜积有余。

为防纷争,召信臣还于田畔立刻石来划分区域。

前世对农业水利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发sao被干透的美人们【NPH 高H】 每天都在挨cao中醒来(futa) 赵旭李晴晴 女神的上门豪婿 豪婿韩三千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