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让贾珠承担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这是国子监一直对学生的教导,可贾家的乱象却偏偏让贾珠成了国子监最典型的反面形象。贾珠无法改变外面的人的道德标准,也无法改变贾母的决定,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到后来只能依靠沉溺温柔乡以此来麻痹自己,最后终于因为身心两方面彻底垮掉而撒手人寰。贾珠曾经试图游说贾母和贾政,但是贾母和贾政都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因此贾珠死的时候,贾母遭遇的打击可想而知。贾政也一样。当初贾珠活着的时候,贾政总觉得这个儿子太天真,对世事一无所知,等儿子死了,他才来后悔。毕竟贾珠是他寄予厚望的儿子。可以说,贾珠之死,是贾母和贾政心中的一道疤,这也是为什么王夫人每次遇到困境的时候都会哭贾珠的原因之一。因为王夫人只要一哭贾珠,就非常容易过关。可是今天,贾赦的话却为贾母和贾政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原来贾珠之死的主要责任不在他们,原来贾珠之死是因为王夫人想要拿捏儿子,给儿子送了太多丫头通房!贾母和贾政都是普通人,他们因为贾珠之死困在心牢中太久太久,他们的内心深处早就叫嚣着要走出去。所以,当这扇窗户被打开之后,贾母和贾政的第一反应就是:原来都是因为王夫人!贾珠活着的时候就不管贾珠的身体只想拿捏着儿子,贾珠死了,还不时地拿贾珠出来刷刷,给自己谋好处!贾母想得更多一点。毕竟,贾元春是贾母的亲孙女,贾琰也是她的亲孙女,而王夫人只是她的儿媳妇而已。更何况,现在的贾元春只是皇后身边的女史,而贾琰已经是正经得了钦封的县君了。哪怕贾元春的品级看上去更高一点,可哪个孙女能给贾家带来更多的好处,贾母门儿清。贾元春是四年前进宫的,算算年纪,如今也十九岁了。十九岁的大姑娘,又得了贾家和王家的支持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女史,一个宫廷女官,连个低位宫嫔都不是,反而是贾琰,还不到十一岁就已经是有封号的县君了,万岁还特别赏识她,赏了皇庄和铜舆车,这可是天底下的头一份儿。单凭这个,贾母就觉得贾琰比贾元春有出息。之前贾琰因为红薯的事儿得了钦封的时候,贾母就盘算着把这个孙女儿送进宫去。当然,不是跟贾元春那样进宫做宫女,而是正经的做宫妃。就凭红薯那上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