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真实的模样呈现出现,让读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读者,能够产生强烈共鸣。作者写得好,编剧也抓得准,剧本里把最精华的部分都提炼出来了,一个是甜蜜微酸的初恋,一个是面对未来的勇敢,前者细腻,后者热血,更难得的是编剧还在剧本里加入了一些特别巧妙贴合的幽默,不喧宾夺主,更像几朵漂亮的小浪花。看剧本的时候,冉霖只觉得这是一个很有味道的故事,看完,他终于明白为什么会火,可当看完再回头看剧本,又是不一样的味道,也只有这时候,才能感受到本子做得有多扎实,多漂亮。难怪王希会说,多少资方都想参投却没机会,多少演员都想争取却僧多粥少。这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商业大片,但青春片有青春片的优势——不烧钱。不烧钱就意味着低风险,意味着票房压力小,意味着一旦宣传和口碑跟得上,一块银锭就能换回千两黄金。何况,还有自带的ip热度。而对于年轻演员,尤其是靠脸和人气吃饭的,这种片子是可以刷演技的,只要能发挥到平均水平,大荧幕上看着不尴尬,便可以通稿吹转型,如果恰好发挥不错,表演基本到位,那妥妥就能立“演技派”的人设,在众多还不敢吹演技的鲜rou小花里,脱颖而出。就像之后,再没人说陆以尧靠脸,提起来全是“明明有脸还要靠演技”,不管这其中有几分真实几分水分,说得久了,便形成了既定印象。而这种带着文艺性质的青春商业片,比这样的纯文艺片还要前景光明——既有逼格,又能冲击票房。所以摆在冉霖面前的难题只剩下一个——按照剧本设定,男主角出场时是一个会踩着平衡车去教室上课的二货青年。二货,冉霖可以来。平衡车,冉霖懵逼而茫然。于是整个四月份,冉霖除了看剧本,揣摩人物性格,练台词和对着镜子自演自嗨外,就是踩着从网上买回的平衡车,趁着夜深人静,在公寓楼底下乱窜。买车的时候,店铺掌柜很贴心地推荐了全套护具,就是小朋友学单排滑轮会戴的那种,安全帽,护肘,护膝,冉霖想着反正是套餐价,也就一并买了,但心里觉得以自己的平衡力,八成是用不上的。后来一试车就把腿摔青了,马上回去先给店铺一个情真意切的好评,然后乖乖武装成了安全宝宝。陆以尧发照片过来的时候,冉霖正在楼下踩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