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的百姓,说是帮忙开荒,每天就给两顿稠粥一个饼子,没钱,但这些东西省一省就够两个人吃。就像是老李家里头这样的,青壮年出意外死了,只剩下老俩口带着一个孩子逃难,如今能活下来实在是不容易。虽然大冬天的开荒不容易,但老李头并不觉得难,他的那一份粮食省下来,放一些野菜一起煮一煮,足够家里头一老一小吃了。相比之下,那年轻人家里头就好一些,一共四个大男人都出来干活儿,要是再养不活家里头人的话那就是真的游手好闲了。当然,这也就是在关山才有的好事儿,听说知府大人发了话,关山不管开了多少荒地三年之内都不用交税,这要放到春天再开荒的话时间就完了,再说那时候人工也贵。老百姓的算盘打得好,左右粮食是够吃了,一亩地的话,使劲干一个大男人一天就能开出来,他们粮食不算丰腴,但让出十天八天的粮食总还是够的。这些粮食用来雇佣难民,自己在田边盯着不怕他们不用心,明年随便翻一翻就是开荒好了的地,直接种上去就成了,这要是等到开春之后山上有了野菜的话,人工可不会这么便宜。有第一个“投机取巧”的百姓之后,第二个第三个就出现了,让关山百姓拿出手底下的粮食来养活难民不容易,但要是互利互惠的话他们还是乐意的。百姓们在雇佣难民,官府也在雇佣,不过雇佣来的人不是在修水坝就是在修路,这两样比起来其实更累一些,不过吃的也好,是两顿干饭加两个饼子,只是官府也挑人。不只是官府,关山的大门大户不知道为什么也齐齐发动了,有也是修路的,也有修建山庄的,更甚者还有在自家的土地上搭建小水库的。不管是哪一种,只要不是苛待难民,与国有害,官府对此都是睁一只眼闭只一眼。对官府百姓和那些富户而言,这是花了最小的钱买到了值得的人力,对于难民而言,这大灾的年成他们愿意花力气的话还能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倒是让许多难民生出了留在关山的想法,一时之间难民虽然是多了,关山却一派热火朝天的繁荣样子。其实不只是难民想要留下,章元敬也有些想要把这些人留下来,关山的百姓实在是太少了,地广人稀,不说过度开荒,许多地方大片大片的荒地被杂草占据。若是这些人能留下的话,关山的人口急剧上升,那几年之后税收必定也大大客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