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娘还来抱过我,送给我一个黄胖,我一直收得好好的,可惜被十一郎摔断了一只右手!”苏昉一愣:“你周岁的时候?我五岁,已经入学了,那次应该没去你家。”杜氏笑了起来:“她也记不得这些,都是慈姑说的吧。这孩子就是记着别人的好。”正说着,王婆婆笑着出来招呼:“吃饭了!快进屋来吧。”***翠微堂里,梁老夫人强压着午后的犯困,细细打起精神来看着程氏,疑惑道:“你怎么突然要给阿姗定亲?”程氏抿了抿唇:“娘,昨日我哥哥说了,已经给大郎进纳了开封府陈留县主簿的官职,虽是进纳的,也是个正经的八品官。家里怕他不安下心来好好做事,想给两个孩子先定下亲事。过个三年,看着他确实洗心革面好生过日子了,再行纳征请期之礼。”程氏顿了顿:“正好我爹娘过了年也要来汴京,日后有他们照应阿姗,我也放心多了。”梁老夫人沉默了会儿,摸了摸手中的数珠:“老三怎么说?”程氏垂目道:“昨夜和三郎商量了,他觉得先行纳吉,三年后再纳征请期的法子蛮好。两家本是至亲,不对外张扬也没人知道。万一大郎实在不争气,三年后阿姗也才十五岁,大可以退亲再议。再说阿姗这次闯了大祸,也是她心太大的缘故,现在定下来,她也就死心了,留在家里我也好多陪陪她。”梁老夫人一怔,叹了口气:“你和娘家亲上加亲,本来也是件好事。只是如今有个阮玉郎掺和在里头,你哥哥未必知道里头的厉害,若是被他绑上了船,万一以后有个——”程氏恭谨地回道:“昨日媳妇和哥哥说了此事。哥哥说那阮玉郎对阿娴做的事,不过是想费心讨好蔡相,为的是西北要新开四个榷场的生意。家里也只是和他有生意往来,并无别的往来。”老夫人皱起眉:“朝廷要在西北新开榷场?”程氏点了点头:“就是表哥四年前就定下来的那些地方。这几年一直拖着,听说重阳前后就要开了。”老夫人定定地看着程氏好一会儿,才淡淡地道:“既然你和老三都觉得好,就这么办吧。反正还能再好好看上三年。”程氏又说:“还有三房嫡子的事也拖了这许多年,我和三郎商量定了,眼下也就十一郎读书还像样,就把十一郎记到我名下做三房的嫡子。就是青玉堂那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