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孟律师答题挺快的,字也写的漂亮。”说着云乔将面试题递给了方轶。
方轶接过面试题,眼前一亮,孟广达的字明显练过,而且应该有童子功,不是附庸风雅没事瞎划喽。
“孟律师的字像是哪家的?”方轶抬眼看向云乔,有意考一考她。
“什么哪家?”后者一脸的懵逼。
“孟律师应该临摹过颜真卿的字,颜体字,你看他的字大开大合,越大越漂亮。字如果写小了,反而体现不出来颜体字的美。”方轶品论道。
云乔疑惑的看着方轶,对于她说的什么颜体字,完全没有感觉。其实这也不赖云乔,主要是现如今没有啥书画气氛,大家都用电脑,提笔忘字的事太平常了,能写出来就不错了,谁还管它美不美。
社会上搞书画的也大多是附庸风雅,或者借着自己的名头捞金。君不见某位知名人士,活着时,一个“福”字,可以卖上万;死后,写的“福”字,当擦屁股纸都嫌硬。
第752章 都是钱闹的
一般来说,搞书画的,不论国内国外,大部分人活着时都穷困潦倒,死后画作能卖出天价。因为这一行需要时间的积淀,需要不断的磨炼笔力。
即便是书画大家,早期的作品和晚年的作品,在拍卖价格上也会差出十万八千里,艺术水平上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翻翻历史,看看古代的书画大家,传说中的唐伯虎牛不牛,其实挺穷的。扬州八怪中的金农、李复堂够不够厉害,其实经济上非常窘迫,不得不依靠当时的盐商赞助过日子。
再比如连齐白石都自叹不如的徐渭徐大画家(明代),生前穷困潦倒,靠着学生和朋友接济度日,吃了上顿没下顿,死后他的画作却被疯抢。
更有甚者,自己的画卖不上价,就举债把自己的作品送去国际拍卖行拍卖,然后自己再把画拍回来,给拍卖行一笔很高的佣金,就图一个名。上过国际大行的拍卖,而且被高价拍出,这会成为日后卖画的唯一亮点。
就拿孟广达来说吧,他在书法上虽然没有什么成就,参加过几次国内书协举办的大赛均名落孙山,但是老家交通局对他还是比较重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