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人罢了,大部分是原本吐蕃治下的天宝遗民后裔,另外有一些新来的河南府百姓,且牧且耕,日子只能说凑合吧。能过下去,但谈不上多富裕。
县学一共二十名学生,年岁不大,看起来也不是很聪明的样子。尤其是今年新入学的几个,一点基础都没,据说考武学没考上,只能学文了。
吴融初闻此事时愣了半天,随后长叹一声:人心不古啊!
这些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他也不知道从何教起,于是全扔给了助教,专心培育其他人。
但那些学生,怎么说呢,即便不考虑科场舞弊的因素,吴融也不觉得他们能考上,无论什么科!都考不上!
县学的教书育人,已经被吴融当做一件陶冶情操、磨炼心性的事情了。反正学生们心里也清楚,以后最多去州县两级衙门当个小吏,或者去幕府当个驱使官,根本没指望得中进士,光宗耀祖——要真有那么一天,也只可能是他们的后人。
县学里还有两个吐蕃学生,县里硬塞过来的,据说是幕府的意思。
吐蕃学生入学时年纪不小了,得有十七八岁,听说已经成婚,这让吴融:“……”
虽然学得不咋样,但他们态度诚恳,尊师重道,一年送了得有十来只羊,也不知道是哪个部落的贵人子弟。
实在是给得太多了!又这么虚心好学,吴融心中十分感动,暗暗下定决心,哪怕呕心沥血,一定要教好这两个学生。
化胡为夏,也是文人的爽点之一嘛。
今日两个吐蕃学生来得有些晚。
吴融一见,心里不是很痛快,但仍然温和道:“诸生已至,二位可是来得迟了。”
“明师。”两位学生一起行礼。
“唔,上次所授之课,可还有疑惑?若有,现在就可以讲。”吴融和颜悦色地说道。
二人面面相觑,随后一人硬着头皮说道:“明师,今日是前来告别的。”
吴融一愣,道:“尔等入学不过两月,根基浅薄,正是需要用功的时候。”
“明师,我等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