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租,其实与牛一样,就是分期付款购买,每年秋收后给粟麦就行。
铁质农具与牛耕,历史太悠久了,但就是普及不起来。别说现在了,即便社会发展到明清时期,仍然没有完全普及。
如今河流边的水浇地,使用的曲辕犁,成本惊人。耕旱地的百姓为了保墒,弃用了曲辕犁,用直犁。但无论哪种,成本都不低。
这两年幕府算是有了一点积蓄,于是邵树德打算打制一些铁质农具,诸牧监也在招募人手,从小驯养耕牛,争取进一步普及牛耕和铁质农具——别笑,灵夏牲畜多,但耕牛真没完全普及,可想而知中原是什么情况了。
“魏家哪来的铁?”野利经臣有些疑惑。
魏氏就是嵬才氏,给供军使衙门打制军器多年,算是有了一些积累,规模不小了。
“魏氏铁匠铺已从夏州迁往灵州,向幕府交钱,开采贺兰山中的铁。”邵树德说道。
说是交钱,其实很少,象征性的。但也有条件,邵树德要求他们在不降低工钱的情况下,把成本降下来。
这个要求有些奇怪,不过对他们有好处,魏氏铁匠铺答应想想办法。
“做农具并不难。”野利经臣说道:“某这便让人做犁、耙、锄、铲,进献给大帅赏鉴。”
“好,某等着。”邵树德笑道:“哪家做的农具又好用又价廉,某便让营田司买哪家的。”
“自无问题。”野利经臣笑道。
五万件农具,可不是什么小买卖,其利大焉。而且这都是小事了,关键还是军器的采买,那个更有赚头。
邵树德看着野利经臣兴奋的模样,有些想笑。
他根本就不明白自己的意图。
穿越者到古代,发明一个东西,有用吗?不敢说全部,八九成没用,因为没有体系,不存在其生存的土壤。
邵树德见过灵州都作院用的那种一推一拉的双木扇风箱。这玩意唐代就有了,然后消失了,一直到元末明初,才再一次出现,合着你重新发明了一次历史上已经发明的东西是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