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阶下之囚,夫复何言?”赵匡璘苦笑了下,道:“也罢。这天下纷乱,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也不知几人能得善终。不如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赵使君正值壮年,就有归隐之心,实在可惜。”
“没甚可惜的。”赵匡璘目光看向窗外,那里是苍翠的青山和清澈的溪流,对刚刚经历了惨败,心情低落到谷底的他而言,是那么地有吸引力。
“唐、邓二州,不知赵使君可否帮忙居中牵线,接洽一二?”折宗本又说道。
“这两州,可不容易。”赵匡璘回过神来,道:“折帅可知待价而沽?”
待价而沽,这可真是极为精准的评价了。
第032章 关键
“大帅,裴随使来了。”小江口军城内,亲兵来报。
“监军来了,儿郎们都收敛点啊。”折宗本开了句玩笑,随后换了身戎服,亲到码头迎接。
“裴随使”就是裴远,多年前的三原县令,后来投奔邵树德,辗转于州县系统之中,今年到幕府任随军要籍,然后被派到折宗本这边,身上又多了个使职:山南道招抚使。
招抚使,顾名思义,招降纳叛也。但其实还有一层身份:监军。
这是大家都明白,但不会宣之于口的事情。
裴远目前的本官是盐州刺史,接替的就是调任商州的成汭的职务。
不过裴远不会实际到任,接下来他的主要工作是在折宗本身边充当赞画,同时招诱各路杂牌兵马,为朔方军的大业服务。
本官、差遣乱七八糟,藩镇割据的滥觞,没办法。
艰难以来,国朝的官制就开始向奇怪的方向发展,现在已经乱象频现。等到五代、北宋,那更会乱到顶峰。
想要改变也很无力,因为你没有名义。
邵大帅的本官也不过是灵州刺史,什么朔方节度使、关北四道都指挥、制置等使,严格来说都是差遣,即所谓的“使职”。
邵大帅的各位部下,像李延龄、任遇吉之类,理论上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