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县城墙在修缮、加固,蓼坞码头也在紧急修缮,并加修一道城墙,正好做个小仓城。
来自河中的夫子与部分蕃人老弱妇孺一齐上阵,野外灯火通明,彻夜不休。
四月初二夜间,第一批来自陕州的粮食冒险抵达蓼坞码头,邵树德大大松了一口气,亲自前往码头迎接。
所谓的“冒险”,其实是有双重含义的。一是通过黄河运粮,本身就有风险,二是为了躲避汴军水师的袭击,夜间冒险靠岸,黑灯瞎火之下,发生船毁人亡事故的概率大增。
对这些水手,邵树德当场称之为“勇士”,其功劳不比战阵上厮杀小。
“实到四万八千八百余斛粟……”邵树德伸手抓起一把粟米,心情别提多舒爽了。
在河洛发动战争第四个年头了,终于通过船运将粮食运到了下游。这个结果,是三年内无数将士用生命换来的,真的很不容易,因为地形对己方太不友好了。
“奋战数年,终于看到了发挥我军优势的契机。”邵树德轻轻放下粟米,道:“我就在河清县,哪也不去,将士们可敢为我退敌?”
“杀他个人头滚滚。”不知道谁起了个头,码头附近的武威军士卒们纷纷高呼,气氛热烈。
邵树德哈哈大笑,道:“士气可嘉。不过,一味死守不可取,河清既下,后路无忧,明日可遣飞龙军儿郎东出,袭扰怀孟。高将军?”
“末将这便去传令。”高仁厚应道。
在主帅身边就是这么憋屈。
他好歹也是河阳招讨使,与李唐宾、折宗本地位等同,乃一路大军的统帅。
但邵树德关心前线战事,直接从王屋山行营跑来河清,你能怎么办?
好在邵大帅对高仁厚还算尊重,越殂代疱的时候很少,这让老高的面子稍稍好看了些。
命令下达之后,飞龙军立刻派出了两千军士,一人双马,携带十日食水,东出孟州袭扰。
他们将归属杨亮指挥,专门搜寻小股汴军袭扰,迟滞大军行动速度,给河清县这边囤积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