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险,自古戍守要地”,山上筑有二硖石城,既为寿州屏障,又控扼淮水津要。
这三座山,是寿州的北部屏障。若敌军从北方南下,必先夺此数山,为兵家之要地。
氏叔琮看着淮水两岸勉力前行的纤夫,一动不动,似乎看入了神。
纤夫拉着船,船上满载粮草、器械,吃水很深。
在淮水南岸,一些骑兵正牵着战马步行。他们是从宿州赶来的先头部队,至于中军主力,此时尚在涡口。
涡口,即涡水入淮处,位于寿州以东,是一个水路交通枢纽。
此外还有颍口,为颍水入淮处,同样是一个交通枢纽。
但无论是涡口还是颍口,因为地理位置关系,都与寿州脱不开关系。
魏晋时期,北方物资经此抵达寿州,然后沿着淝水抵达合淝,再经巢淝运河、濡须水抵达长江。反过来,江南物资亦可经此逆流而上,输往中原。
国朝的南北交通动脉是淮汴运河,即所谓的东线,故寿州这条中线有所衰落。但艰难以后,中原屡起兵火,动辄阻断汴水饷道,故朝廷又重新疏通了巢淝运河及蔡水/颍水,从中线通往汴州,使得在淮汴线受阻之时,还可通过淮颍线运输物资,也就是备份航道了。
寿州之重要性,可见一斑。
其与濠州组成的淮南西部屏障,以及泗州、楚州组成的淮南东部屏障,互为依托,利用水网密布的自然条件运输物资和兵员,为“淮南之本源也”,“长淮南北大小群川,无不附淮以达海者,而涡、颖、汴、泗诸水则尤要害所关也。”
从徐镇到寿州,当然走水路最便捷了!
氏叔琮在汴州领命后,星夜前往徐宿,见到了他要带的部队,计一万八千步骑的衙军。
此外,颍、宿、濠、寿、楚五州州县兵及土团乡夫两万多人,分别至泗口、清口、涡口、颍口等地集结,然后或乘船西进,或徒步西行——尤其是户口繁盛的楚州,因为很可能要让给杨行密,故大肆征发人手,抽丁抽得最狠。
这一路,差不多有四万大军,沿淮西进,计划屯于颍口,由氏叔琮指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