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
“阿爷,滑州今年的收成怕是难了。三十多万百姓,不但没法收税,还得出钱养着。这个样子,还怎么与邵树德争锋?”罗绍威迎风而立,看着滚滚东去的河水,说道:“六月就夏收了。阿爷说夏收后给全忠多送五十万斛粮,还要送么?”
“莫犯糊涂!”罗弘信斥道:“全忠越是困难,越要支持,万不能落井下石。宣武势弱,对我等并不完全是好事。当年梁军北上,六州武人,接连溃败。夏人能杀得梁人丢盔弃甲,若大举攻来,可挡得住?”
“阿爷!”罗绍威有些不服气了,道:“当年诸军不齐心,也确实有些不成器。然经过这些年的整顿,成效显著。上次晋人攻来,虽然还是吃了败仗,但打得没那么难看了。此番李罕之攻来,李公佺就打得不错,没吃多大亏。再整顿个两三年,让军士们多历战事,谁敢轻言欺负魏博?”
罗弘信瞪了他一眼,道:“让你整顿部伍,几年了,你整顿了个什么劲?李公佺勇悍敢战、史仁遇深得军心,你在做什么?吟诗作画?”
罗绍威面有惭色。
说起来也奇怪,很多赫赫有名、心狠手辣的军头第二代继承人,都喜好儒学。
谢彦章只要不打仗,就穿儒生袍服,与他们聚在一起,作诗写文章。
赵匡凝是著名的藏书家,字写得不错。
王师范这人不说了,读书都要读傻了的感觉。
罗绍威呢?同样喜爱儒术,“工笔札,晓音律”,“好招延文士,聚书万卷,开学馆,置书楼,每歌酒宴会,与宾佐赋诗,颇有情致”。
当然,不是说他们就是文人,事实上他们也上过阵,砍过人,从小骑马射箭,十八般兵器都耍得起来,武人该有的技能都会,就是不太纯粹,不够狠。若在太平时节,他们或许能够在边塞从军,上阵杀敌,闲暇之余,再写一些边塞诗。如果战功很大的话,入朝当宰相也不是不可能。
但如今这个世道,文武双全固然好,但你一定要有所侧重,即偏向武。闲暇时间与文人混在一起,关键时刻,武夫认识你吗?有人造反的话,毛锥子能帮你挡刀吗?
“儿一直在操练军士。如今全镇上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