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存、徐温等人,都是自己比较看重的亲信,也是起家时就跟随的元从老人,可以信赖。
杨行密想了想,道:“以刘威为安州刺史、团练使,替我守好此六县之地。杜洪不用担心,冢中枯骨罢了,须注意者唯折氏父子。”
“大王委以重任,末将感激涕零。”刘威出列,大声道。
他当过刺史,然后又丢了。安州虽然残破,但到底也是正州,刺史并不辱没他的身份,多少人想当还没机会呢。
“安、黄、蕲三州,当守望互助,据以形胜之地,挡住夏贼兵锋。”杨行密抛出了他的战略构想,即以大别山为屏,挡住申、光、寿的南下之路,安州作为最西端的据点,襄阳、南阳方向的兵过来,不拔掉是难以安心的,也是重要前哨基地。
至于汉水、长江,杨行密根本不担心。
北人擅马,南人擅舟。朱全忠的水师他都看不起,认为战斗力太弱,更别说辟处西北干旱之地,水师实力更加弱小的夏贼了。
待日后有空拔了鄂、岳两州的钉子,溯汉水而上,取了襄阳,局面就更加稳固了。襄阳,是吴地的上游屏障,不可不取。
杨行密在安州布置为一切之后,于五月十六日班师。数万人马顺流而下,樯橹如林,浩浩荡荡,直趋广陵。
与此同时,朱延寿也退兵了。庐、舒、滁、濠兵各回各州,抓紧时间休整之后,还有下一阶段的作战任务。
而这个任务其实已经开始了,对感化军节度使张廷范的拉拢,对忠武军衙将杨师厚的拉拢等等。
楚、泗二州目前也在集结兵力,已得七八千人,此外还征集了不少土团乡夫,不日就将北上,抢占徐、宿二州。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就看你敢不敢干了。
对东南政权来说,夺取徐州的机会可不常有。而徐州水系四通八达,其实还挺适合舟师发挥作用的,值此夏梁大战落幕的空档期,若不取之,或将悔恨终生。
至于说与邵树德为敌之事,杨行密并不在乎。攻淮西、鄂岳就不得罪人了吗?支持朱全忠钱粮,甚至直接出动舟师相助,就不得罪人了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