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被搞的官员不知凡几,有被同僚排挤的,有被中官发配的,有替天子背锅的,总之太多了。另外,地方藩镇中因恶了军头武夫,弃官逃亡的也不少,这次也在加恩之列。
这就是拉拢人心,告诉你前朝已亡,没人再能迫害你了。逃亡到外地,客死他乡的,可以归葬乡里。
这些人对大夏不一定有好感,但对前朝肯定没好感,拉拢过来,甄别任用,比较放心。
另外还有收敛荒野白骨、赈济鳏寡孤独的《八月施恩诏》。
又因今岁前六个月是天祐二年,百官俸禄多有遗漏、积欠,此时一并补发,《给百官俸料诏》里说得很清楚了。
整个跟踪下来,姚洎只是感叹,这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朝廷,做的也都是正确的事情。尤其在人心上下了很大的工夫。
新朝初建,最忌讳的就是人心不稳,邵圣在这点上很清醒,做得很好。
“洛阳许建新屋,那之前花大价钱买旧屋的人岂不是傻了?”赵匡明笑了。
张全义时代,清理出来了部分洛阳里坊,设官署,建房屋,甚至有了城墙。在邵树德入主洛阳之后,一开始并没有开禁,而是自己征发百姓,营建城池。在那个时候,张全义时代遗留下来的房屋可抢手了,价钱节节攀升,往往还有价无市。
“这么大的洛阳,全靠官府,猴年马月才能建好?”姚洎说道。
说完,他就不说话了。赵匡明也沉默了在那里。
“姚判官也来了不少时日了……”寒暄完毕,赵匡明终于进入了正题:“对这大夏新朝是什么看法?邵圣会不会容忍藩镇的继续存在?”
“短期来看,或会容忍。”姚洎说道。
“长期呢?”赵匡明问道。
“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姚洎看了他一眼,回道。
赵匡明苦笑。合着这是得过且过,拖一天是一天啊。我就是要当节度使,哪怕只能多当一天也是好的……
“新朝的主攻方向还是河北。”姚洎说道:“简单来说,是魏博。短期内不会南下。”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