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862节
“听你这话,汴宋诸州好像是心向大夏的,果真?”邵树德问道。
“谈不上心向大夏,不反对罢了。”在邵树德的逼问下,裴迪只能实话实说。
“不反对”这三个字当真是精髓了。
关西地区、直隶道诸州是支持大夏,拥护邵圣。
河南道,或许还有淮海道就是不反对了。换个说法就是“无感”,谁当圣人都无所谓,不反对。夏朝灭亡了,再换个王朝,他们也不反对,就这个心态。
他们已经没有家国大义了,只有碎片化的藩镇心态。
“至少比河北好。”邵树德笑了。
河北诸州,表面或许也是不反对,但他们不反对的内涵又不一样了——没有实力,只能暂时隐忍,一旦找着机会,马上跳出来造反。
这就是如今北方各个地区对初生的大夏王朝的心态。邵大圣人在民间的影响力,总体而言越向东越小,越向北越小。很多地区,单纯是靠军事威慑压制着罢了,地方百姓、士人、官员并未归心。
“君为河南老臣了,可有方略收服民心?”邵树德问道。
“民心”的民,非常复杂,不同情况下有不同含义。
邵树德一般将其理解为有统战价值的人。
地方上的土族豪强,有统战价值。
乡间有名望的大儒,有统战价值。
官员、军人、大商贾,有统战价值。
能工巧匠、读书人之类,可以用脚投票,也有统战价值。
有些情况下,普通田舍夫也有统战价值,比如需要有人种地、当兵、服徭役的时候。
“收服民心之事,圣人之前其实已经做过了。”裴迪说道:“汴宋诸州给复三年,民皆大悦,不然也不会是如今这个不反对的样子。”
“但还不够。”邵树德说道:“我没有给河南百姓带来什么好处,相反让他们家破人亡,村落成墟,农田荒芜,背上了沉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