艘又一艘接连驶离了港湾,至外海调整了下队形后,缓缓消失在了天边。
邵嗣武知道,这是前往大辽水入海口的船队。一共十艘船,满载物资、工具及近千名士卒,前去立寨戍守。
平海军的人已经粗粗考察了一遍,找出了一块适宜立寨的地方。此处地势相对较高,较为干燥,适宜作为初期的据点。
一千名士卒也都是禁军退下来的老卒,战斗经验极其丰富。大辽水下游那一片,沼泽众多,水网密布,契丹人也甚少过去。猝不及防之下,寨子就被夏人立起来了。而只要成功扎下根来,渡过了最艰难的前期阶段,契丹人就毫无办法了。
囿于当地的环境,契丹无法派遣大队兵马过来。兵少了却又不济事,根本打不过有海上外援通道的千名禁军老卒。
这个亏,契丹人是吃定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又要多一个战略防守方向。
而寨子的名字也有了,圣人钦定:营口——本来按照惯例应该叫辽口的,命名习惯如此,如涡口、颍口、清口等等,无奈胳膊拗不过大腿,只能叫营口了。
“噹噹噹……”钟声又起。
邵嗣武与追到码头上送行的人再次告别,登上了船甲板。
安东府六县的设置、田地牧场的开辟、城池的修缮与新筑、辽阳新城抚顺等地的收复,以及最为耀眼的对契丹战争的胜利,都是可以与圣人分说的功绩。
邵嗣武好好理了理思绪,打起了面圣时的腹稿。
第004章 棣州城
棣州理所厌次县城外,刺史邵播刚刚检阅完部队。
检阅完部伍,自然要发赏,但邵播真的没什么可拿得出手的。一人给了几百钱便打发了,而军士们也不以为意,散了后直接回家干农活。
是的,棣州几乎已经不存在成建制的职业武人了。现在上阵打仗的,都是换了不知道几茬的征召兵。长期的拉锯之下,各县损失非常惨重,日子快过不下去了——就这样一种经济状况,他们还要给乐安郡王上供,还有禁军驻扎所产生的庞大的递顿支出。
屯于棣州的禁军乃突将军一部,万余步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