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成本的军队。比如金军,其大规模拉起来的签军,其实就是土团乡夫,战力羸弱,士气也不高,为了提高其积极性,只能靠劫掠收入来弥补军饷的缺位。
满清绿营其实也差不多。前金、后金,竟然不约而同选择这种低成本的建军模式,可见其有相当的可取之处——女真才几个人?95%以上的“金兵”不是女真人,但依然能维持一个凑合的战斗力。
“诸位!这次大事是张大郎做下的。若无他串联,大伙可能还在被晋人往死里欺负呢。”一名黑不溜秋的军士挥舞着手里的横刀,大声道:“何不推举张大郎为留守?带咱们好好快活快活?”
“对!李存璋父子是张大郎带人杀的,我们只认他。”
“张大郎可为留守!”
“张大郎可为留守!”
与张大郎交好的军士们纷纷高呼,声音传出去了很远。
张大郎面露笑容,乐得合不拢嘴。
兵变这种事,从来都是少数人参与。有时候甚至只有百余人哗乱,就能夺取一个藩镇的大权。
听起来很离谱,但这往往就是事实。你只要保证了绝大多数武夫的利益,他们就会作壁上观。小到换刺史、节度使,大到换皇帝,没有本质的区别。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当上位者的。皇帝另说,喜欢当这个的可能比较多,但节度使真不一定。所以经常出现百十人闹事,最终上位的奇观。
张大郎估摸着,在这个夏人大军压境的时刻,大概也没几个人愿意和他抢,把握还是相当大的。
而事态的发展确实如他所想,大部分人听到后都是沉默,并没有反对。
这就够了!有的上位者,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而有的上位者,只需要大部分人不反对就行了。
“承蒙诸位兄弟抬爱,我张纯就当仁不让了。”张大郎哈哈大笑。
他将李存璋的衣甲剥了下来,穿在身上,然后在百余人的簇拥下,往节度使衙而去。
一路走,武夫们一路鼓噪。行至衙门的时候,跟在他身后的人数已经破千。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