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要么去城里找工作,或者干脆向外移民,获取属于自己的土地和家园。
但关东地区却没这种风气,甚至关中都不太普遍,分家的情况比比皆是,长子一般能分得最大的一份家产,向外移民的冲动不是很强。
“全家就五六亩地,丰年还能勉强果腹。如果遇到灾年,或者被征兵打仗,那家人就要饿肚子了。”农人说道:“与其这般受苦,不如远走他乡,兴许能时来运转呢。”
“因为征兵打仗而让家人饿肚子的事情,多不多?”邵树德问道。
农人看了他一眼,咬牙道:“别地不知道。曹州人多地少,一家就没几亩地,饿肚子的人还是很多的。”
邵树德默然。
不接触这些底层农人,你永远不知道下面的真实情况。关北、关内诸道人均土地多,生活相对富足,征兵打仗所造成的影响没那么大。
但曹州、宋州这些地方,影响就很大了。
如果你一直用关西、关北的经验来套曹州、宋州,那必然要出问题。所以,多走访底层,获取第一手情报是非常重要的。至少曹州百姓因为征兵打仗而耽误农事、让家人饿肚子之类的事情,官僚们从来没向他汇报过。
“还是得向外移民!”邵树德叹道;“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改变现有的官僚体制,那需要生产力的进步,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水平,这是办不到的。那么干脆向外移民,缓解人地矛盾,这是现阶段成本最低、最现实的做法。
东北有大片的处女地,土壤肥力很足,收成很高,比移民南方损耗更低——在相对寒冷的地区开拓,总比在湿热地区改造环境死的人更少。
历史上辽国是非常重视农业的。
“辽之农谷至是为盛。而东京如咸、信、蓟、复、辰、海、同、银、乌、遂、春、泰等五十余城内,沿边诸州,各有和籴仓,依祖宗法,出陈易新。”
“所在无虑二三十万硕,虽累兵兴,未尝用乏。”
辽国在东北地区有专门的研究、制造农业工具,培训耕种方法的机构,“仍遣使分阅苗稼。”
&e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