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衍对于阗国还是有所耳闻的。
早在吐蕃内乱,张太保起事之时,便有过联系。也是在那会,于阗人看出吐蕃的虚弱,悍然起兵,夺回了自己国家的控制权。
不过后来联系慢慢变少了。
高昌回鹘崛起之后,归义军自顾不暇,根本没心思关注西域的任何事情,也没有主动派人联络。
再后面,归义军罢镇,瓜、沙二州纳入河西道,而朝廷在西边整体采取守势,重心在统一中原。
一来二去,几十年过去了,对西域知之甚少。
至于大碛道,还是前唐贞观年间开辟的驿道。
贞观元年(627),唐太宗遣右卫仓曹参军张弼出使西域,历时六年,行程四万里。
张弼出使的三十国之数,大大超出了隋末以来中原王朝所知,其中不少国家是首次出访。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堪比班超的伟大出使。张弼走遍了三十个国家,足迹遍布塔里木盆地以及葱岭以西的粟特、吐火罗人的地盘。
贞观四年(630),东突厥被灭,伊州石万年率七城归降,唐廷设西伊州,此为羁縻州。
到贞观六年(632),升西伊州为伊州,此为正州,标志着唐廷对西域的兴趣。
也是在这段时间内,唐廷接受焉耆国主龙突骑支的请求,在敦煌、焉耆间修建直通驿道,即大碛道,避开高昌。
焉耆得到了垄断中原—西域贸易的特权,支持唐朝,共同打击高昌。
也是在这一年(632),随着大碛道的开通,于阗首次向唐朝进贡。
这条横穿沙漠的道路,在唐廷早期的西域政策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毕竟过去二百多年了。大碛道沿途的城邦、绿洲已经面目全非,最近又有高昌回鹘屡屡南下骚扰,截断道路,就连胡商都不走这里,实际情况可见一斑。
“大碛道时断时续,但可走得行人。”慧照答道。
“那你们为何不遣使入朝?”索衍问道。
&e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