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学子途经府城会馆正遇上了倒春寒,不少人被冻的得了风寒,剩下没得病的纷纷出重资购买御寒衣裳。
可巧被陈三遇上了,他身上带的十几张皮子一下卖了个精光。其中有个识货的,一眼相中了那张最贵的银狐皮,花五十两银子买了下来。
绵绵听了老爹的叙述以后,惊呼:“爹,你买那两大包袱皮子统共才花了五两银子,一张狐皮你就卖五十两会不会太贵了?”
“贵什么?那可是上好的银狐皮,只有最北边那些极冷的高山里才有。到了京城,他多花一倍的钱都未必能买到。也就是那皮子一些边角磨的不太好了,要不我也不能卖这么便宜。”
绵绵对这里的经济状况也大致了解,一般的三口之家一年五两银子就能吃饱穿暖。结果富贵人家随意买件衣裳就要五十两。
想到前世那些明星动辄几十上百万的礼服,看来贫富差距自古就有。
绵绵不清楚她爹这回究竟挣了多少钱,只知道她娘托周太太帮着在城外买了四十亩地。
然后俩人也不知道怎么谈的,后来她娘主动提出把生豆芽的法子教给了周氏。
第33章 惊魂
生豆芽其实不难,周氏练了几次就很熟练了,然后就开始在家里卖豆芽。
正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加上周典史的帮衬,周氏这门生意竟然一直不错。
绵绵暗地里帮着算了笔账,周氏每天差不多卖一百来斤豆芽,除去本钱,净挣一百文以上,一月就是三千文。日积月累下来倒也不是个小数。
这个年代的人一般都把手艺看的很重,不会轻易教给别人。
她有些担忧冯氏是不是受了胁迫,就隐晦的询问道:“娘,你怎么突然想起来要把生豆芽的手艺教给二伯母,这生意看着不打眼,一年下来至少挣几十两银子呢。”
冯氏轻笑:“你二伯母娘家得力,她生的豆芽不管多少都有人要。换成咱们,一天卖十斤都够呛,你以为谁家都舍得天天花钱买菜吃呢!”
闺女那点小心思冯氏还能瞧不出来,她笑了笑接着说:“你也别觉得咱家吃了亏,自打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