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激动:“我们也可以拿着新工业区的规划图,向商人出售!”
陈兰君也随之站起来,轻轻拍了一下手掌:“亮局明鉴,这确实是个好方法。”
道理是相似的。既然能有期房,就能有期工房。只要政策到位,拿着纸上的蓝图先去换一拨钱,得了钱进行先期投入动工,动工的同时以项目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如此循环,即使先期资金几近与无,也能无中生有,建成一座新工业园区。
这样的事,只凭老亮他们单位人员的力量,是绝对不够的,肯定需要一些外界合作人,比如说,与一个一颗红心向太阳、办事稳妥又和蔼可亲的公司合作。
这个位置,在陈兰君的谋划中,非正梅集团莫属。
在详细与老亮分析这个过程的谋划时,陈兰君穿插了不少“假如正梅公司有幸参与开发过程,就可以云云”的假设,潜移默化的游说。
例如,正梅公司可以先认证一两处工厂,然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去香江宣扬一番,散步一些小道消息。
香江商界的人,对于这种有赚头的风吹草动尤为敏感,甚至比对于官方声明还相信些。毕竟,现在内地的官方在一些香江商人的心目中还是不是很尊重商业自由的。
在招商引资的环节,正梅集团也能发挥大用作,比如组织个投资团什么的,促进有意投资的香江商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总之,有了正梅集团这么一个可靠又可亲的合作伙伴,事情一定会顺利很多。
说到最后,老亮亲自给她泡了杯茶:“小陈同志确实很有想法,我会好好考虑这件事。”
呦,这一下称呼就换成“同志”了。陈兰君道着谢,笑盈盈接过茶。
老亮是个极有魄力的人,在认定这个计划有较高可行性后,回到单位与同事们协商,开了两轮会,最后立下军令状:
不需要更多的拨款,只要局里现在能拿得出的两万块钱,划出一片荒地,以及证明要兴建工业区的文件,他保证建成一个新工业区。
市里的领导们对此喜闻乐见,又不用多拨款,又能有几率建成新工业园区,何乐而不为?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