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翻阅了一番,他问袁野清:“今年的考生,大人可有满意的?”
袁野清清醒过来了。
他合上窗,重新过来了,闻言便说:“尚无。”
老吏显然也不是第一个听到这个答案了,他笑着跟袁野清说道:“庄大人和陈大人那边也是这么说的,也不知道今年能不能选出几十个,这一年年的,咱们北方这边的学子倒是越来越差劲了。”
“南边多文人,古来南边比起北边就要更重视些科举,能人多也不足为奇。”袁野清自己也是南边人,还是文人最多的临安人。
不过他自己倒是并不觉得南边学子就一定要压过北边的学子。
对他而言都是一样的。
无论是什么地方的学子,最终都是为大燕效力。
“以前也不是没有北边比南边厉害的先例,之前就有几届状元出自北边的。”他又说了这么一句。
老吏这么多年一直在贡院,自然也是知道这些的。
他点点头,还想跟袁野清再说几句,见他眉眼疲乏,便也未再多言:“那您继续看着,我把这考卷送到陈大人那边去。”
“夜深,烛火熬眼,大人再看会也就歇息吧,这还有段时日呢。”
老吏走前又劝了一句。
袁野清冲人温和一笑:“多谢老丈。”
老吏笑着摇了摇头。
拿着东西走了。
考卷采用的是糊名法和誊录。
考生考完之后,先着人把关于考生的名字、籍贯全都封印起来,以防被人提前知晓身份,又因为这些年参加秋闱的宗亲士族也越来越多了,堵不如疏,一味地在朝中找那些无根无基的清流也不是法子,何况也难保有人提前传递字迹的,便又多了一项誊录。
考卷封印起来之后由专人把每一份考卷誊录下来,然后再把这些誊录的试卷送到批阅考卷的大人手中,由他们批阅。
每一份考卷需要三位大人一起批阅打分,最后由人统算分数,把最好的那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