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看向沈旭峥,略带玩笑的口吻像揭开故事结局般说:“唉,虽然没能跟袁世凯同归于尽,但他最后还是殉国啦。”沈旭峥对家国史事并无太深刻的领悟,只会得这时候应将心爱的小丫头揽在怀里安抚一下吧。“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到底是孔孟圣贤书熏陶出来的士大夫啊!”盛静芳慨然生叹。她做文化生意的儒商,看过去的文人总带着美化的滤镜,更遑论真有值得钦敬之行了。但严若愚不是旁观者,有切身的利害,思考的角度反而简朴,不愿加太高尚的诠释:“他这样做,也是给后人积德了,不然我太爷爷和爷爷,怕是活不过五十年代初那会儿。”感到揽住自己的臂弯骤然一紧,她抬起头望着惊疑后怕的男人轻松一笑:“不然就没有我了呢!”———————————作者:明清时期翰林院负责修史,所以入过翰林院的进士可以称太史。中进士后再入翰林,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抗战时川军作为杂牌中的杂牌,武器装备和后勤都是国军各派系最差,但是作战最舍身忘死,守城多是苦守,战死者最多,降俘者最少,事迹比其他王牌嫡系都壮烈。黄文里致敬这个有点奇怪……但真的没有别的意思,不是恶趣味啊……“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出刘长卿《献淮宁军节度李相公》,“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出文天祥《正气歌》。咳咳……那个讥骂的古绝句还是我替严太史代笔写的,读者老爷看不懂算了……本来觉得,应该写个悲壮的,整一套陆放翁、顾炎武那个范儿的,但伪装了半天,也只写出一个刻薄嘲讽的……谁让我天资刻薄好嬉骂,真的装不出大义凛然正经人啊。如果哪一天,要我亲自全节就死,估计也慷慨悲壮不起来,也是个“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的死法吧。严小姐家之所以祖传刻薄,实在是我做人水平低下,连累了他们全家的道德情c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