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则是喜忧参半的对看一眼,不敢再反对。
此后三人一直就回长安后的细节做讨论,陶笛儿也终于从中了解到李忱的考虑。不得不说这个皇帝想得真是周到,那张报信的纸条上写的是皇宫无辜起火,将军马世昌带利水局众人进宫护驾,而皇帝居于含元殿,被近身护卫御林军保护,与马世昌对峙。
远啸分析,可能是马世昌已经知道了李忱真身不在宫中,所以才一探虚实。而远路认为是老阉贼终于忍不住狼子野心,想借机逼宫。而陶笛儿想却是两样都有,加上白天关于宁州叛乱的分析,估计是老太监觉得翅膀硬了,不然不会如此轻举妄动。
“朕如今只要在外面,身怀玉玺,这就是最大的保证。最好自然是让那逆贼不要轻举妄动,否则朕不介意将他从伪位上拉下来!”听见对方语气中的血腥肃杀的冷,陶笛儿竟萌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还好自己不是他的敌人啊。
不过李忱说得道理她也懂,如果皇帝不在长安,那么之后完全可以以讨伐逆贼的名义和他死扛。而他担上了弑主背君的名声,估计讨不到什么好。至于李忱为什么敢放言一定能够在战争中胜过对方,那陶笛儿就不得而知了。但不知为什么,陶笛儿从心里认定,只要这个男人想赢,那就一定会赢。
况且,就算退一万步,李忱赢不了那老贼。但李氏血脉岂会善罢甘休?清初时因为一个逃出宫去的朱三太子,足足闹了一百多年,更何况李忱一个正儿八经的皇帝?
所以只要李忱身上有玉玺,那么就不会输到最惨。现在让远啸远路回去,也只不过是尽量不想到那个劳民伤财的程度罢了。
“你们回去,替朕,将太后接出宫来。”陶笛儿听李忱第一句话竟然是安排老妈,不由感叹这孩子孝顺。
接着一夜讨论,陶笛儿又撑着睡意替他们做了一顿夜宵。最后几人讨论的时候,颇有些前言不搭后语,陶笛儿一看就知道对方是在讨论一些机密了。便也自己识趣的退下。
后来接近早上的时候,远啸和远路又来了一趟,嘱咐自己好好照顾李忱。陶笛儿迷迷糊糊答应了,道了句“万事小心”,看着两个人走了。
第二天醒来,陶笛儿才突然意识到一个很严峻的事实——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