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道:“很好,此事不需要其他人知道,你们可懂?”
两人赶紧恭敬的答道:“奴婢明白。”
从宣政殿里出来,七娘在十二娘耳边轻声问道:“元之以前没告诉过你吗?不知他到底在替皇后娘娘办什么事。”
十二娘压低声音回答道:“他既然受皇后委派秘密行事,自然不能同我讲,而且我们也别打听了,小心惹祸上身。”
七娘在宫中几年,明白少说少问这个道理,只不过事情涉及到亲近的人,警惕性就低一些,好奇心促使她很想知道。
而十二娘又何曾不好奇?她回到房中之后,几次提笔想写信给姚元崇,但都忍了下来。若是她直言想问,姚元崇一定会告诉她,可泄露机密于姚家和武后来说有很大的风险,十二娘还是决定不打听,若是跟十二娘相关,他又怎会不告诉她?若是无关,她又何苦费心去打听?就相信姚元崇好了!
盛夏已至,天干气热,幸而洛阳宫中有活水流过,且绿树成荫,去除了夏日的几分燥热。
边关传来多方消息,吐蕃禄东赞派使节主动言好,表陈吐谷浑的罪过,请求与唐和亲。而百济方面的唐军在白江口大败倭兵,焚毁倭国的船只四百多艘,攻下百济王城周留城。
捷报频传,好消息使得帝后二人的关系有所缓和,李治也不再为武后擅下军令之事耿耿于怀。
武后仿佛预料到一般,对连番的好消息淡然处之,只是为吐蕃求亲之事颇为犹豫。
宫中如今只有两位公主,是已故萧淑妃留下的义阳、宣城二人。
义阳公主年纪已足,早就可以成婚,但武后不愿看到萧家的人因义阳公主的婚姻而重新崛起,所以把她的婚事一压再压。太子身边的右庶子萧德昭这几年动作颇为活跃,让武后心生警惕,更不会在此时给义阳指一门好亲事了。
不过……若是去吐蕃和亲,或可考虑。
但抛开私心,武后知道此事与吐蕃和亲绝对不正确,一是吐蕃挑起战事有错在先,再者唐朝此时答应和亲,无异于是在吐蕃和吐谷浑之间选择了支持吐蕃。这个态度是不能够表的。
思来想去,武后竟开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