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的明人没多大的区别,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可以直接用汉语进行对话,这种反对的声音也就逐渐消失了。毕竟此时的越南连自己的语言文字都没有,这些移民来到胜利港之后也不会再有什么可以坚持的民族特性。
随着与北越政权的贸易展开,执委会认为仅仅只是靠着几艘运煤船每月一两次这么往回拉人,已经不能满足本地日益加快的发展速度所需,必须得想办法提高越南方面的移民输入效率才行。而最好的办法,可能还得从贸易手段上去着手进行,比如直接用食盐或者军火去换人口。
当然了,说到底贸易也只是手段,解决移民问题还是必须要从更高的角度去审视才行。用商品换人口只是档次比较低的解决办法,执委会认为与越南之间的关系还是要把眼光放得远一点——索性想想看怎么能够控制越南的局势,让当地政权能够更加“自愿”地将人口输送给海汉。
这样一来,问题就又回到了最初,穿越集团该如何掌握对待外部政权的分寸,该打该拉还是该控制,要想达到控制的目的,又该如何下手,采用何种手段。
想要控制越南的局势,无非就是之前说过的几条路子,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政治这条路对目前的越南来说可以算是一条死胡同,不论南北,现在都是权臣当道,人家连本国皇帝的面子都不卖了,怎么可能会让外来势力轻易介入到国内政局,所以这条路几乎是无法走通的。
经济上倒是有很多办法,比如目前的走私食盐就是一个不错的介入渠道。但问题是通过贸易来实现经济影响力可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别说现在穿越集团的食盐产能还很有限,就算是产能大到可以无限供应了,想凭借单一产品就影响一个国家政权的经济仍然不太可能实现。只有等到以后产品多样化,在对越贸易中逐步引入海汉的经济制度,才有可能借助一些金融手段慢慢对其政权施加影响力。
而文化跟经济一样,也是属于见效缓慢的软手段,没有数年之功难以见成效。法国人从17世纪初就已经在越南传教,用文化输入的方式开始在当地建立影响力,但直到两百年之后发生法越战争之时,这种文化输入的效果依然不明显,法国入侵者仍然是遭受到了当地民众自行组织的游击队的顽强抵抗。而这场战争也充分说明外来殖民者依靠单纯的文化或是军事手段,将很难降服这个外柔内刚的国度。
&em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