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吗?
她怎么会为这种荒谬的事难过。
陈斛看见她抹眼泪了,但没有拆穿,他慢腾腾喊出她的名字。
“嗯?”
“你说的话我都听见了。”
“什么话。”
“我从来没有低估你的能力,也希望你能继续在你的领域闪闪发光。”陈斛不由自主地握拳,又松开,他声音有些低哑,然而字字清晰,“看星辰大海,去追逐你的浪漫,我都听见了。”
不久前,陈斛向院长要来付莘的研究成果。
他想要试图去理解她眼中的世界。
李岩看见打印机里一沓一沓材料吐出来,吓了一大跳。
多到摞起来超过了膝盖的高度,她这些年来的努力得到了具象化。
李岩佩服得五体投地,说自己半年都看不完那么多。
但陈斛知道远远不止眼前这些。
就像付莘唉声叹气时常说的,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奉献青春、甚至终其一生学习研发的大有人在。
她的许多研究生同学毕业后出国,进了研究院,不仅能接触国内没有涉及到核心研究,如今发展很好,最令人羡慕的是,他们仍然能够保持学科热情,对未来充满着强烈的探索欲。
而她留在国内读phd,尽管不比他们不差,热情消磨得快差不多了。
国内的需求缺口不是高新技术研究员,而是大量的“民工”、“应用人员”,这也奠定了在生物技术领域深造的局限性,读博期间研究的课题时常与她的理念相悖,煎熬的日子一天天数着,仿若失去了最初的目标。
陈斛怎么会不明白付莘放弃出国留学的原因。
明明心里有了答案,却总是逃避。
往后,付莘的每一次彷徨和迷惘,他看在眼里,但除了羞愧什么都做不了。
付莘的文章专业度太高,陈斛对生物方面的认知实在有限,哪怕他在商界已经获得了不小成就,能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