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儒家老底都掀出来了吧!皇帝陛下深刻体会到了叔孙通的决心,这是不立功劳不罢休。
就是赵佗可能睡都睡不好,三千人,拉一只军队都绰绰有余了。刘越委婉地说:“南越王若是误会,我大汉有兵戈相向之意,怕是会影响藩属与宗主国之间的往来。”
叔孙通连连点头,像是意识到这个数字实在是夸张,想了半天,改口道:“依臣之见,一千人如何?”
几百人都顶天了。
刘越换了个坐姿,不知不觉翘起腿,奉常这是在疯狂套路他呢,把“同不同意”的矛盾,转化为“派遣几人”,高,实在是高。
他也一副被套路的模样,叹了口气:“作为宗主,朕还是要尊重藩属国的意见,等南越的国书到了,你我再行商议,如何?”
叔孙通大喜过望:“陛下英明!这领队的人选——”
“陆贾身为典客卿,自然是重任在身,舍他其谁。”刘越笑道,“陆卿前有深入南越,劝赵佗归附之壮举,今率儒生再入南越,岂不创下佳话,想必朝堂诸公,都不会有异议的。”
什么叫心有灵犀?
这就叫心有灵犀!
叔孙通恨不能抱着帝王直抒胸臆,高兴的情绪逐渐盈满了胸腔。心里感慨万千,这世上最懂他的,也唯有如今的陛下了,谁也不会懂做小陛下的臣子,是多么的快乐。
心里这般想,嘴上也是好话不断,那文采,那话术,刘越都被夸得不好意思了。
也难怪有儒家大贤批判叔孙通,说他过于谄媚过于逢迎,这般的舌灿莲花,想必与陆贾都不相上下了。刘越只好叫赵安再添上一杯茶,让奉常公润润喉咙,趁机东扯西扯,与他聊了几句日常。
最后他亲昵道:“若是喜欢茶的味道,爱卿不如带几包回去?”
“……臣,叩谢陛下。”
叔孙通喜滋滋地闭上嘴,心想他这宠臣待遇,要是别人见了,还不眼红得滴出血来?
转眼捧着两小袋茶包,是未央宫膳房炒制的、淮南国专供的春茶,九卿之一的奉常脚步轻快地告退。走出宣室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