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较劲儿。
当年殿试结束之后,已经成了进士的沈霁又咬牙生扛了将近一个月,几乎天天泡在关如琅的西院书房里,才成功过了翰林院的馆选。
过了馆选的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不授实职。按照正八品文官的待遇发放俸禄,每月二两银子。
二两银子什么个意思,谢九九新开的状元楼里头的跑堂一个月还有一两银子的月钱。再加上客人们偶尔给的赏钱,一个月绝对不止二两。
京城大居不易,一根柴火一口水都要花钱。沈霁选上庶吉士高兴是高兴,但高兴完了就全剩了发愁。
沈家的家业说小不小,说大也就只这么大。这次来京城加上家里给的和沈霁于氏夫妻自己攒的,一个不过六百两银子。
路上带着两个孩子吃穿住行就花了一百多两,到了京城住在客栈过了个年又花了几十两。后来被裴元接到家里,又在关家住了一段时间倒是省了不少房钱。
这些都是权宜之计,出门在外一时安顿不下来靠朋友周转接济不丢人,如今进士考中了,翰林院也如愿选进来了,总该归置一个自己的家了。
沈霁也得每天去翰林院点卯,找房子自然不能找远了。拜托关家的管事找了官牙人找了大半个月,才在西城找到一个价钱大小都合适的小院子。
院子只有一进,好在院子后面有一片不小的空地和一排后罩房,完全足够沈霁一家四口带几个奴仆住下。
价钱从开价的四百两还到二百八十两,本来二百六十两也行。那宅子里带着一口井,虽不是甜水井但日常洗衣干活总要方便不少,为了这份方便沈霁又多出了二十两。
宅子买了就要张罗搬家,破家值万贯这老话真真是有道理。
从老家出来的时候,于氏这也带不了那也装不下,一路从容县到京城,隔三差五就觉得自己带来的东西太多太杂。
现在真买了宅子要踏踏实实住下了,才发现怎么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就连一个顺手的铁锅和锅铲都得现买。
一样两样的不起眼,桩桩件件地置办起来又是一笔不小的花费。手里的银子只看见淌水一样往外花,入的却还是只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