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明可能遭遇了西北方向族群即雅利安人的入侵。但是气候学家发现,印度河文明当时已经出现了严重衰退,原因很可能是气候波动导致了灌溉水源的不稳定。
为什么距今4000年前,全球气候经历了如此巨变?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答案。我们能够知道的是,比远古中国先期进入文明古国阶段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都遭受了沉重打击,而中华大地却在气候打击下凤凰涅槃,中原地区迈入了文明古国阶段。
最早的中国,祖先的家国
动荡不堪的环境中,相对适宜生存的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终于脱颖而出,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站上了文明的高台。
考古发现,降温、洪水、干旱等灾难在龙山时代末期导致北方地区人口规模下降。同时,人口向中原地区的核心区域集中,以二里头都城为中心的区域人口规模逆势膨胀,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都城规模宏大,有着纵横交错的大道、方正规矩的宫城,宫城内还排列着多座建筑,具有明显的中轴线格局,这种城市格局为此后的古代中国各个朝代所继承,比如汉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等。
当时的二里头社会已经是阶层井然的社会,贵族住在宫殿区以东区域,“城市”的西部和北部则是一些小型的地面或半地穴式建筑,是平民百姓的居住区。都城内部有许多功能区,比如铸铜作坊。二里头遗址的青铜作坊规模大,延续时间长,浇铸工场、烘烤陶范的陶窑,展现出铸铜工艺设施已有较高的专门化水平。在宫殿区和铸铜作坊之间,还另有绿松石器制作作坊,二里头先民主要在那里制作绿松石管、珠及嵌片之类的装饰品。
在“城市”的中东部,集中分布着一些与宗教祭祀活动有关的建筑和其他遗迹,主要包括一些圆形的地面建筑、长方形的半地穴式建筑,以及附属于这些建筑的墓葬。二里头先民可能就是在这些祭祀点祭拜祖先和神灵的,或许他们会戴上精美的绿松石装饰品和光亮的青铜饰物,祈祷神灵保佑这片土地风调雨顺、土地上的民众人丁兴旺。
二里头不仅仅是一处“城市”,它实际上是一处都邑性质的所在,其统治力控制着辐射向四周很广的区域。
按照前文所说的文明标准,二里头社会已经具备了冶金术、城市以及信仰体系。尽管二里头遗址尚未发现文字证据,但它所显示的文化高度和影响力,已经可以算是跨入了文明古国的门槛。考虑到之后的商朝就是接续了二里头社会称雄中原地区,很多学者认为,最早的中国就出现在中原地区的二里头。
与大陆西边的一些文明如巴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