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打击效果。不过电磁炮发射出去的,基本上是拥有末端制导能力的小导弹,这些小导弹,可以看成是有末端制导能力的集束炸弹,多颗金属氢或者全氮阴离子盐装药的弹药,构成爆炸部。
说白了,电磁推进系统或者说电磁炮的牛逼之处,从来就不是速度或者破坏力,而是便宜地实现了无限弹药攻击,导弹飞行1500公里要多少燃料?电磁炮就可以省掉这些。例如电磁弹射到目标上空300公里,这些弹药再从“天顶”倾泻下来,形成密集打击。
樊涛他们海上的部署,支持的基地,都来自南美的殷华,这是一种“两洋”的部署,单单与樊涛指挥的舰艇同级的电磁炮系统船舰,就超过了200艘,还有一些其它的系统,总计会在两洋美国近海,聚集5000门以上具备连续打击能力的电磁炮,保证对美国24小时不简单的打击,只要弹药跟得上,在停战之前,就能保证密集的打击不会停止。
例如按照5秒/发的发射速度,5000门电磁炮,就是1分钟发射6万发“小导弹”,如果每枚小导弹内蕴100颗小弹药(金属氢或全氮阴离子盐装药),那就是每分钟600万颗大威力的炸弹,连续打击一小时,就能达到对美国倾泻3.6亿颗大威力炸弹的轰击效果,这显然是其它武器装备达不到的打击强度。其它的高精度高科技武器,满足的是“精确”和“质量”,而电磁炮体系,在满足大致精度的前提下,实现的是“便宜”和“数量”。
这就是中国的准备,军方并不相信,少数的高科技军事打击,就能让美国这样的一个大国屈膝投降,能够让他们投降的,必然是用无限的火力,炸掉了他们寄予希望的一切手段。
这样的准备,同时在太空中也在准备,太空使用的两种主要武器,一种当然是高能激光,可以瞬间发射几十万个高强度脉冲的高能战略激光,这种武器就是太耗能了,每一发之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储备能量,即使在太空中已经使用了数万千瓦的聚变-裂变堆作为能源系统,也是一样。所以只能用于最关键的打击,而且也要提防美国人拥有一定的反激光能力。
另一种就是太空电磁炮了,它在太空中,类似几个集装箱拼接起来的发射系统。与陆地上相比,好处当然是空气阻力几乎不存在,可以对美国实现自己的“天雷轰顶”嘛,而且一旦开战,刚开始它们发射的弹药确确实实是不折不扣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