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攻城利器,就是有那么几尊「大将军炮」,即使拼尽全力,也会造成重大损失,一旦朝廷勤王大军到来,闯军必将陷入绝境。此事非同小可,据探子回报,吴三桂的人马已兵至玉田一带,而且吴军向以「素能战」闻名,不可轻视。二人相互对视了一眼,微微的点了点头,此番谈判,已在他们心中统一了步调。李岩召唤过身边的一名随从,细声吩咐道:「你且回去,将今日所见,报与闯王,和为贵。」「末将遵令。」随从悄悄的抽出身来,返回了闯营。其实,为了营造今日之谈判气势,王克非在昨晚「嘿咻」之前,可是做足了准备工作。他不但责令户部,全额补足了所欠军队的银响,还杀猪宰羊让士兵们加餐,并承诺,如果今日军队能展现出那种必胜的气势威风,将士们每人再额外赏银五两。为此,他几乎掏空了户部家底。五两银子,这可是三个月的工资啊,白给谁不想要啊?以太子为首的皇家演讲团,受皇帝「委托」,在城头到处巡回演讲,激情澎湃,声情并茂,深深地吸引和感染了守城的每一位「观众」,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展现出曾经大明军队「五征蒙古」的威风,为天子、为皇家站好每一班「岗」。当然,临阵发钱,这并不是王克非的原创。前世崇祯在闯军围城的时候,也曾在内帑中抠出7万两白银,发放军饷。可惜,让那些该死的守城太监,昧着良心全部贪墨了。其实,太监爱财,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一种普遍现象,由于太监们身体残缺,没有子嗣,爱财已然是他们唯一的寄托,所以贪财的本性就在他们的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明末,王承恩一人的伴君殉国,为太监群体扛下了所有。此后,无数的称赞,无数的歌颂,硬是将他们推上了忠君报君的代言词。殊不知,明末内廷八局四司十二监,二十四个机构数千太监,除王承恩、方正化、高时明等极少数外,几乎全部投降。而被史学家们所厌恶,所抨击的文官集团,固然亦可恨,但也有大学士范景文,户部尚书倪元璐,左都御史李邦华,驸马巩永固等文人士大夫,或投井、或自缢、或居家自焚,同样壮烈殉国,同样可歌可泣,却鲜有人知。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