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逃得一个如今的大周王爷,一路抱头鼠窜,逃至江南,依仗江河天险,继位大宝,改原南安城为“玉京”,再起国祚。
皇帝都已南逃,中原故地,百姓命运更是流离惨烈。
狄国铁蹄,踏破汉人都城,肆意屠杀汉民。中原义士、义军络绎不绝,狄人镇压就更凶恶。
因此,大批的北地的汉人百姓,都纷纷逃向南方。
许多人千辛万苦,过河渡江,总算在江南安顿下来。
但更多的百姓,却埋骨路旁,更是被狄兵堵在河畔,杀得血染河水,尸首堵得大江几乎断流。
临江府作为江畔的繁华大城,自然也逃来了许多渡江的北地百姓。
华武兴在江北抗击时,救下了众多民众,即使他被九道金牌勒令南归时,依旧用大军,为许多逃难的中原百姓开了一条路,自己率兵为百姓断后。
于是,中原百姓,数十万人扶老携幼,衣衫褴褛,随华家军南渡。
江南的土地本来就瓜分殆尽了,甚少闲田旷土。
逃来的百姓让田地更加紧张,何况华家军每次北上,都随军而来大批民众。
但这些都是故国之民,是原北地汉民,随军南下,都“心向王化”,大周不能不安置。
附近州府,但有稍微余地,皆分派南渡之民。
临江府处在江畔,不但有朝廷分派、华家军当时请求安置的百姓,还有不少自己逃难来的民众。
杏花村,就安置了几十号的南渡百姓。
这几十号人,都是当时随华家军渡江来的。
当时,华家军刀枪犹豁口,甲胄尚滴血,连骑兵的马都有缺耳朵少尾巴的,显然血战之后,连休整的时间都没多少。
回京复命之前,华武兴之子,华云飞身披盔甲,脸颊上还有伤痕,就亲自登门拜访临江知府,请在临江府留下一批百姓。言说,这些人中,有中原自发抗击狄兵的猛士与其亲眷,路上也曾襄助华家军砍杀狄兵,有功。请好生安置。
&ems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