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廷听说了这件事,甚至还特意批准开拓山林,挤半干衣服似的,从当地豪族那化来了近百亩地,用以安民。
这其中多出的五十亩地,就是分给了杏花村,还许以山林的更多使用权。
因为那几十号人中,有十七人,选择在杏花村里安身。
这些都姓赵,乃是一族子弟。其中为首的,唤作赵子英,就是那位华云飞曾说过的抗狄义士。
杏花村是个大村,村民近四百人,大都同姓。赵家人来了之后,与村民相处得却很不差。
第一,这十七人基本上都是健康强壮的青年,连其中的五六个女眷,都习武练刀,且因为他们的到来,杏花村多了五十亩地;第二,概因赵家人很有教养,不但人人识字,又都会些铁匠木匠养蚕织布刺绣乃至给人和畜生看病接生的硬手艺,还被领头的赵子英管束极严,几乎令行即止,简直当做兵卒管束,进城务工、四野卖手艺,田不够,也可以活得相当滋润;第三,赵家人渡江之前,就与杏花村这边,有较远的亲戚关系。
所以,即使能去更好的地方安置,赵家人依然婉拒了知府的好意,落户杏花村。
赵家人非常感激华将军父子,只是因某些原因,不曾加入华家军。华将军父子被含冤下狱,污蔑为造反的消息传到临江府,他们极气愤。
赵子英带着族人,亲自写了一份血书,走遍临江府,邀请所有愿意的北来百姓,签下万人手印,带着血书,准备去玉京之中,向官家递上血书。
因收集血书,他们晚了一两日,民间就已经传开。
说华武兴父子已经被推上法场,却被龙女救下了,驱赶天狗,映证了官家口中的“天日昭昭,则将军无罪”的誓词,从而暂时免除了性命之忧。
赵子英一家听到华将军被贬为庶人,举家田野耕作,终于逃脱牢狱,这才松了一口气。心中感念救下华家人的龙女。
这几日,听说各府都有人打算建龙女庙。
赵家人也忙凑了银钱,邀请石匠,也要在杏花村的丘山上,无主的空地,为龙女立一庙宇。
既然不占杏花村的地,村民们也不觉有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