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程规定:川汉铁路完全由中国人集股修建,不招外股,不借外债,非中国人概不准入股。
当时有一首歌谣唱道:
来日难,来日难,
要顾来日莫顾眼前,
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
银子凑了万万千。
也有官的商的款,
也有土药烟灯捐。
最可怜的庄稼汉,
一两粮也出这项钱。
要办铁路因为那一件?
怕的外国占路权。
……
因此,股东们认为,川汉铁路是光绪皇帝允许四川人民“商办”的,现在却突然收归国有,这是朝廷出尔反尔。
借外债让洋人来修路,赚取国人的钱,这是卖路卖国。
朝廷既要将川汉铁路收归国有,却又不退还股民的血汗钱,这是谋财害命。
当清廷向洋人借款修路的“四国借款合同”寄到成都后,就像在装满炸药的铁桶内投入了一把火。四川各界民众被炸开了锅,震惊后是奋起反抗。
全川股东纷纷跑到各地衙门公所去请愿和抗议,坚决反对借债修路,要求朝廷毁约和收回“上谕”。
四川省咨议局的蒲殿俊和罗纶代表广大股东,写成《请愿书》,马上去总督府见“护理总督”王人文,表达广大股东的诉求和愿望,要求清朝政府还四川人民一个公道。
各位看官,咨议局是一个什么机构?
原来在清朝末年,朝廷迫于国内外的政治形势,模仿西方立宪制,在各省建立审议机构——咨议局,其议员和议长由民意代表选举产生。
因此,咨议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意,具有西方议会的性质。
蒲殿俊和罗纶是什么来头?
蒲殿俊,四川广安人,自幼受传统文化教育,赴京应试中了进士,被官费选送到日本留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