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着些好奇:“你看上去和长安城中那些舞文弄墨的书生们并无二样,怎的却如此深谙农桑稼穑之道?”
周自衡原以为他会开始问工作相关,没想到他不按常理出牌,一开始就问这个问题。
好在他早有准备,恭谨道:“微臣小时候也学过一些农事,对其颇感兴趣。去到润州屯之后,一开始也曾唉声叹气,颓废许久。后来才想明白农事才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才重新的振作起来
“至于深谙,微臣不过是看了几本农书,学到了一些知识,并且能够将其和实际结合起来而已。”
李世民挑起眉:“看了几本农书就能够超越种田几十年的老农?让整个润州屯的粮食产量提升了三分之一多?那朕是不是应该给所有屯都发几本农书下去?”
周自衡从容道:“陛下,农书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和归纳,是重要的学问。但是它只是理论性的,应用到实际却还需要因地制宜,每一个地方的土壤和天气、水文都不一样,如果生搬硬套那必然会造成严重后果。润州屯的粮食增产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缺一不可,并非臣一人之功。”
李世民轻笑:“倒也谦虚。”
他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可没有那么谦虚。
周自衡状似腼腆的笑了笑:“微臣当时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成功,所以才打算拿甲字屯作为试验田。如果甲字屯成功了,才能将这些总结出来的经验推广到其他地方。”
他又解释了一下何为试验田。
长孙无忌皱眉:“可你自己说每一个地方的土壤与天气水文都不一样,那甲字屯的经验岂不是也只适合甲字屯?”
周自衡道:“细微的差异可以忽略,只需按照大的气候和水文上来划分。事实上,臣认为甲字屯的经验,在江南一地都可以通用。”
若不是怕过于惊世骇俗,他都想让他们拿张舆图来,好好的给他们讲一讲地理划分。
一旁的房玄龄忽然问道:“可若是甲字屯失败了呢?”
“那自然是回看这个过程中到底是哪里发生了错误,然后重新再来。”周自衡不假思索的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